後來慕煌又接連傳喚了兩人,這兩人與當日蕭挽歌所帶四個侍衛共住一院,他們指出,那四人的確說過是要去劫殺太上皇的徒弟百靈。
接著,慕煌又傳上五人,這五人均是東宮之人,更有蕭挽歌的陪嫁丫鬟在其中。
五人為證,將這五年蕭挽歌在艮宮中逼死的宮女太監的事情一一的道出,這其中還道出了蕭挽歌逼死皇帝寵妃的事情。
央土國的律法中明文規定,艮宮中的宮女、太監,甚至是大家族中的丫鬟、婢女、小廝都是受央土國的律法所保護的,如有發現主子無由打殺下人,必嚴懲不貸!
慕煌的所有證據證人,給了蕭家黨一個措手
朝會後,不知為何,蕭挽歌草菅人命的事情便傳入央土國軍隊中!
這事,立刻引起軍營中一片不滿聲,軍隊變得鬧哄哄的,聲聲質問,是誰給了蕭挽歌如此大的膽子!
第二個朝堂上,慕煌更是指出,百靈的夫婿龍君澤並未亡,是誰給了蕭羽津膽子欺騙皇上?
慕煌在朝堂上,字字分明,句句在理,竟是讓一眾朝臣無言以對,太子慕幀自被封為太子以來,便從未有何大的見數。
眾人覺得,慕幀被封太子五年都未說出如慕煌此番擲地有聲的話來。
一時,慕煌在朝堂上那半數的支持慕家的大臣麵前的威望遠勝慕幀,並且,眾人紛紛稱讚慕煌大公無私,肯為一個小宮女主持公道。
同時,慕煌為小宮女討公道的事情被紛紛揚揚的傳入軍隊,在軍隊中,慕煌的聲望陡然超越慕幀。
當然,有讚美的便有怒罵的,罵慕煌的人多數來自蕭家一派的朝臣。
因為慕煌的一番話,所以朝臣你來我往的吵了十日。
傾向蕭家的派係理由雖不足以說服人,但是話語並不服軟。
他們認為,當朝太子妃被殺,並非小事,這是央土國的尊嚴問題,不懲治那凶手,便是在打慕家皇室的臉。
並有大臣明確提出,太子慕幀自被封為太子以來,隻知修行,在朝堂上毫無作為,央土國需要的是一個愛國愛民的太子,而非一個隻知修行的太子。
就在爭吵的第十日,慕幀在朝堂上,親自取了象征太子的冠帽,並言說:“本宮的太子妃犯下大錯,本宮實是愧對百姓,一個東宮都無法治理,本宮實難擔任太子之職,且,縱然蕭挽歌的德行再差,她始終與本宮有著五年的夫妻情分,本宮願意替她承擔這因果,無論如何,蕭家是這央土國的功勳之族,本宮懇請父皇免了蕭家的株連之罪。”
太子慕幀的一番話出來,等同於認了蕭挽歌的罪行,包括蕭家,再無一人在朝堂上提說通緝百靈的事情。
一時,太子慕幀大明大義的癡情傳遍央土國。
如此,事情終於落幕,蕭家無人反對,朝臣無人說不,百靈的事情便就此揭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