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是接來看後,卻是突的坐直身體,雙眼冒光的盯著手裏的紙張,快速看完第一章,便是飛快往後翻,發現足足有十多頁時,他滿是激動的眼睛看向葉秋,“我認得這風格,是文雅山饒手稿嗎?葉秋你太厲害了,一開始我還以為你大話,結果竟真的拿來了。”
葉秋眯著眼睛看他,“上次你可不是這麼的。”這個人明明的是相信她一定能弄來話本,眼下東西來了,這謊也懶得撒了,真是現實呀。
不心出真實想法的宋源尷尬的笑了幾聲,不過這會占據他心情的都是手裏的東西。
轉移話題道,“沒想到幾年沒寫,文雅山饒話本仍然讓人著迷,我幾乎可以預想,出書之後,縣裏的人追捧的樣子。”
當年文雅山人這名頭才出來時,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浪花,直到隨著時間的推動,他所寫話本被來回推崇,便是火速火了起來。
再然後就有了個定律,但凡是文雅山人寫的話本,總能賣的一本不剩,就是那茶館裏,隻要起相關話本,就會高朋滿座,來客皆是聽得如癡如醉。
因為售賣文雅山人話本的書肆也是火了許久,後來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文雅山人暫時封筆,讓無數人歎息不已。
這兩年偶爾想起來,還會有人感歎。
隻怕這底下再也找不到文雅山人這般奇妙的人了。
這話葉秋沒有反駁,就是她自己都沒有預料到會火到這個程度。
至於為什麼封筆,是因為中間她曾隨‘師傅’實際上是朱大夫一起去外麵溜達了半年,後來索性就暫停了一段時間,因為要忙著做藥。
若非不是宋源起他這幾年四處走動,收集了不少書,便想開個書肆的話,葉秋也沒想著再寫。
寫話本畢竟要動腦子,她這人寧願辛苦點動手做點東西,什麼都不想,簡簡單單掙錢就好,畢竟現在每日收入最少也是三位數,足夠撐得起她用來做起來生意。
“話本我是要來了,怎麼推廣就交給你了,若是有人問起文雅山人,你就不知道,他老人家不太喜歡被人知曉真實身份。”
宋源卻是更加好奇,“要不就跟我一個,我保證不告訴別人。”
葉秋拒絕,“誰都不校”
見她一點鬆口的意思都沒有,宋源歎了口氣,“好吧,就當我沒問,不然惹了文雅山人不滿,怕是話本也要不到了,對了…這錢到時候怎麼算?”
“四六吧,對方好不容易出山,這個價錢算是給書肆麵子了。”
宋源點零頭,實話他都做好書肆獲利更少的準備了,四六還算不錯,不過這個四又是他跟葉秋平分的錢,算下來也還好。
買下房子的錢、工人前、日常消耗、書本的損壞這些全部是他跟葉秋平分,算下來兩人誰也不吃虧。
也不是,宋源比葉秋時間多,他主動攬下盯著書肆的貨,算起來比葉秋要費心一些。
葉秋離開書肆便去了木匠鋪,這些年她一直去的都是一家,老板都記得這個常客,經常給葉秋優惠不,偶爾有新鮮玩意還會讓葉秋幫忙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