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訓的隊伍是按大個排的,李悠然的身高,很明顯是在最後一排。她的身高,比班裏不少男生都高,許多人看她都得仰視,沒人看得出來,她還了他們兩歲。
七班的教官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一身軍裝,十分硬朗,自我介紹時自己的名字叫王占。據李悠然了解,北海中學的每年軍訓的教官,都來自帝國第一軍校,基本上都是大三大四的軍校學生,他們的教官應該也不例外。
教官整理了隊伍之後,跟其他班隊伍彙合,由學校領導、軍隊領導講話,宣布軍訓正式開始。
上午的軍訓也就是齊步走,難度並不大,隻需要注意和排、列對齊,不要慢半拍,動作標準就可以了,這對李悠然來,沒有多大難度。
如果被叫到,那就幹脆利落的回答,不要扭捏,別找理由,一般教官不會去刻意為難。當然,如果非要自己作死去抬杠,那被罰也怪不了別人。
休息的時候,教官是教學生軍歌的,原本熟悉的“團結就是力量”、“打靶歸來”等等都不複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這個世界中華帝國的原創歌曲。李悠然沒有敷衍了事,也在認真地學習,雖然教官不是學音樂的,教的也沒那麼標準,但李悠然卻學得很快。
時間很快就到了下午,軍訓期間雖然大都在訓練,卻不代表沒有娛樂。
每年軍訓的時候,北海中學裏麵,不僅有北海中學的軍訓學生,還有來自其他學校到這裏軍訓的學生,加在一起甚至有好幾千人,由軍訓方統一安排。
北海中學每三個班編成一個連,李悠然的七班正好是三連。而北海中學所有的高一新生都是一團的。
李悠然跟班裏的學生在休息的時候,就看見連長從八班過來,跟著教官了幾句,又去了九班,頓時讓七班的學生有些好奇,他們究竟在什麼。
王占問道:“咱們班有沒有會拉歌的?”
聽到拉歌,高一七班的大多數學生有些了然,結合連長過來,猜到應該是自己連要向其他連拉歌了,於是有些興奮。
“教官,我叫萬偉,我會!”一個戴著眼鏡的男生喊道。
所謂拉歌,其實就是軍隊裏麵,相互邀歌,來與對方對唱的一種娛樂方式。雖然兩邊都會唱,可當然是哪方拉歌有氣勢,哪方就有麵子。而且拉歌的方式五花八門,多種多樣。
“好,萬偉是吧。你一會就拿著喇叭,帶著我們三連,向那邊的五連拉歌,到時候別怯場,喊大聲點。”教官。
“沒問題!”萬偉一臉興奮。
萬偉先跟大家講了一遍拉歌的口號,很順口,很好記。
五連休息地地方,離李悠然所在的三連並不遠,也就二三十米,他們的教官正在教五連的學生唱軍歌。
連長拿著喇叭,衝著五連的方向:“聽五連唱歌唱的好,給我們三連來一首!”
“五連,來一首!”
“五連,來一首!”
“五連,來一首!”
“五連,來一首!”
盡管兩個連之間隔著幾十米,但三連一共上百個人,聲音合在一起,仿佛排山倒海一樣,頓時令五連的學生一臉懵逼,怎麼突然那邊的就讓他們唱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