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夜闖王府(1 / 2)

自從蕭凡和蕭狼離開襄陽,馬不停蹄的向北方而去。

經過兩個月的時間蕭凡他們兩來到了金國的燕京。

不過這兩個月來,蕭凡看著同族漢人在金國的鐵蹄下生活是多麼的艱辛。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闕。

嶽飛嶽武穆此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抗戰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

但是在腐敗的宋王朝的治理下,嶽武穆出師未捷身先死,被奸臣和昏君害死,自此宋王朝不斷的被金朝打壓,生活在金國的漢人真是生不如死啊。

在這中間蕭凡早就通知蕭家莊的父親,讓他建個大院,安排流民和受害的人群。

看著北國的風光,想想在這裏生活的漢人,蕭凡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麼。

看著紛飛的大雪,北地被染上了一層白色的外衣。

聽著嗚嗚的北風看著漫大雪,蕭凡不禁想起前世一位偉人的詩篇。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蕭凡心中頓時充滿激情,要用自己的力量和全江湖的力量去就中國。不能再出現崖後無中國的悲劇。

崖山之後,再無中國,兩宋00餘年,一直都是重文抑武,在軍事上屢受外敵之辱,常被稱為“弱宋”。但全麵的看待,宋朝在經濟、文化、科技、農業、工商業、手工業等諸多方麵都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其成就超過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後的明清,他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抑製工商業的朝代,並且極力發展對外貿易。雖然不斷的納貢稱臣,但國庫歲收依然充裕,終宋一世,隻爆發過幾次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應該是有其原因的。漢文明在宋朝時候,領先世界,富有人文精神,科技發達,也具有抵抗精神,在蒙古橫掃歐亞大陸後,獨立支撐數十年。蒙古軍隊占領中國北方時,其種族滅絕手段極為惡劣。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屠城記錄。蒙古屠殺造成了中國北方人口大量減少,其程度令人觸目驚心。在北方有4500萬以上登記人口,而在各地屠城以後,還不到700萬,而且這個數字一直保存到元末甚至明初。不排除有幾百萬人口逃到南方,以及死於瘟疫,饑餓的人口,那麼也至少屠殺了80%以上,據記載,宋人到中原後發現,中原地區千裏無人煙,白骨遍地,井裏塞滿了死屍而水不可飲。蒙古軍隊攻占長沙嶽麓書院時,數百名書生赤手空拳抗擊蒙元鐵騎,最後全部壯烈戰死,百多年後,崇禎皇帝為保持氣節吊死煤山(子守國門),無數漢族精英反抗滿清的鐵騎而英勇就義,但也出現了吳三桂等民族敗類,所以可以中國的精英大部分盡喪蒙元之手。此後漢文明沒有超過以前的發展,市民社會的發育,新型商業經濟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創新都被受到極大打擊,中國喪失了最好的發展機會。雖然百年後漢人複國成功,但繼起的明王朝還是受到蠻族很大影響,漢人在遭遇北方騎馬民族的重創後,開始變得保守,此後的數百年,麵對外侮,大多數的漢人精神麻木苟且。

現在自己有能了去改變,為什麼不去做,正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為國不是為了大宋王朝這個腐敗的封建王朝,而是為了中華,為了整個民族。

蕭凡決定了,自己已經重生一次一定不能浪費這次機。自己知道以後中華民族危難,一定盡我所能去改變。

-------分界線----

“歐陽克、靈智上人、梁子翁、沙通、彭連虎,這批人在現在這個時候還沒有在王府,王府裏麵應該不會有什麼高手吧?”蕭凡揚站在院牆之外,看著金兵不斷的在巡視,放心的觀察王府的結構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