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法當然在他兒子身上,如果得到那劍法,不好便能達到她一般的強大。一些大勢力自恃清高當不屑於來搶奪,但一些江湖散人終究還是承受不住那般誘惑。
紛紛動身尋找凡情的下落。
然而離開凡家後的凡情卻對此完全不知,但向來心謹慎的性子讓他還是刻意的改變了著裝,一路隱姓藏名。帶著阿靈向北邊的長安而去。
因為,以往從未開口過話的阿靈,道出了:“長安。”
他不明白她為何會出這個地方,或許是她想去看看,自己將去之處本就同路,繞一些路程也無妨,索性正好去領閱一下這前朝都城的風光……
於此同時,北邊發生了一件大事,從而影響了當今下格局。或許此事又會給下帶來許久的安寧也不定。
原北燕叛將王漢韜,也就是如今的齊王。在西邊聯同本是西域外族的匈奴建立了西涼王朝。
這件事緣由以及帶來的影響還得從二十三前發生的事情起。
當年下大亂諸侯爭雄之時,當屬楚國和燕國最為強大。燕國的戰力還要略微強於楚國。
那時候韓齊趙燕楚,相互混戰多年。是為亂世,最動蕩的年代。
後來燕國在經曆了軍政改革後軍隊突然就變得異常的強大,隨即野心勃勃的燕國便一舉拿下齊國趙國。
獨剩一方韓國本是五國勢力最弱,韓國北有燕,南有楚。兩方勢力虎視眈眈的盯著這塊肥肉。
時過不久,燕國鐵騎揮師南下,一路屠城殺生。韓軍無力抵抗。節節敗退,直到將殺至韓國都城宛陵之時燕軍才停下。
隻因楚國的軍隊先一步趕到了宛陵。韓王自知國將不保矣。與其讓那燕人屠戮自己百姓。不如投降於楚國。
當機立斷附上自己的人頭和整個韓國地圖送給楚王,求他放過全城百姓的命。
楚王雖好戰,但也並非濫殺無辜之徒,於是答應了他的請求。
兵不血刃的收了韓國,還帶兵擊退了燕國。從而韓國都城宛,便成了楚國番地宛陵。封韓王遺孤做了楚國陵王。
如此,這個下便成了一場勢均力敵的博弈。燕楚相爭,下變得更加混亂。
這一打便是七年半,漸漸的楚軍開始顯現出劣勢,一點一點的開始戰敗,丟城,潰逃。
也許是打得太久,將士們漸漸變得麻木,沒有了戰意。
楚國迎來了最大的危機,燕國見勢猛攻,不到半年。便兵近當年的都城長安。
楚王一氣之下重病不起,太子當機立斷,下令遷都洛陽。但也隻是緩兵之計而已。
不過就在這時,出現了一位驚才絕豔的人,自薦為帥。領兵出征。
她便是當時的韓王遺孤,後來的陵王韓靈君。
沒人知道她做了什麼,隻知道她掛帥後沒多久。便扭轉了局勢。生生的將燕軍逼出了楚國邊境。
再後來,燕國大將軍王漢韜領著將近四成的燕國兵力於中原以西的陽關外自立為王。
沒人知道王漢韜突然反叛的這件事裏到底摻雜了陵王韓靈君多少戲份,但這無疑是給了燕國狠狠地一記耳光。
燕國頓時元氣大傷,哪怕這些年還是屢屢與楚國交戰。卻也都是一些陣仗。畢竟兩國都需要時間去修養生息。
如今,齊王聯同西域外族建立西涼王朝,或許也是不想重蹈韓國覆轍。
但不得不,他不愧名字裏有一個韜,這般韜略。使這下漸成三足鼎力,相互製衡之局麵。
燕楚兩國見到西涼國漸起之勢,相互都起了忌憚之心,也不再互相消耗。
楚王和燕王仿佛心照不宣,同時收兵罷戰。下安寧……
起來有些可笑,一個渴望戰爭的王侯,一個戰略決定。反而成就了下安寧……
長安陽春三月。桃花散落鋪滿地。空氣中還流淌著凜冬後的絲絲寒意。但每逢桃花盛開,這裏便是世間最美的地方。
雖然比之南河城要冷了些許。但對眼前景色入迷的凡情二人卻並未察覺。
他們的運氣很好,三月底。正是桃花開的時節。
“扶風送寒何覓景,最是長安映紅。”此中映紅便是的漫飛舞的桃花。
與洛陽的牡丹比起來亦是別有一番風味。
“數朵紅雲靜不飛,含香含態醉春暉”的便是牡丹靜態的美。
相比之下,漫飛舞桃花向往的就如同自由,希望。
就如同再為這難得寧靜的下喝彩。
終於,戰爭停止了……
至少,很長時間可以太平……
隨著花開,便是新的開始。
隨著飛舞,便又是一年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