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拜見主公(1 / 2)

劉進站起來,走到兩人身前,“以後咱們就是兄弟三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好!”兩個人異口同聲道。

“既然如此,我們都別站著了,都坐下吧,永哥,你繼續下去吧。”劉進道。

待眾人回到座位,重新落座之後,劉永歎了口氣,“唉!。。。太平道一旦起事,朝廷必然派出大軍征剿,戰火一開,黎民百姓又要生靈塗炭了!”

劉進聽完他的話,也跟著感歎起來,“唉。。。以前太平道不作亂時,下百姓,尚且流離失所。如今,他們扯旗造反,以後還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受其煎熬啊!可恨我劉進勢弱,隻能護的了,我這劉家莊,著實可恨啊。。。”

劉進的感慨,讓劉毅心下一動,“自己熟讀三國演義,雖然隻是被羅貫中編寫的,但基本的曆史事件,還是有的。像這次的黃巾起義,不就發生了嗎?”

想到這裏,劉毅站起身,走到大廳中央,向著劉進施禮道,“叔父言之差矣!”

劉進被他這句話,搞的迷惑起來,順口問道,“賢侄此話怎講?”

劉毅沒有回答他的問題,繼續反問道,“叔父以為,這劉家莊上下兩千多人,您能護的住嗎?”

劉進皺起了眉頭,“我怎能護不住!我接納流民,贈與田地,讓他們能有安家之所,能有裹腹之糧!我還招募家仆,日日訓練,帶領他們護衛全村。這難道還不叫護得住嗎?”

劉毅聽完,坦然一笑,道,“正如永叔父所,太平道起事,朝廷定會派軍征剿,可是,我想問問兩位叔父,你們認為朝廷還有兵可派嗎?”

劉永聞聽,急忙問道,“大漢朝廷,屯兵百萬,怎麼會無兵可派呢?”

劉毅繼續講道,“我大漢疆域,不下四十郡。各郡郡兵就能有兩三萬人,合計起來,就已經百萬之眾了!至於朝廷嘛,肯定會派兵,但是不依靠地方州郡的勢力,頂多也就能湊出十幾萬人馬!跟太平道的百萬教徒變成的黃巾軍比起來,數量上,相差不多!”

到了這,劉毅偷眼看了下眾人,發現都在期待他繼續下去,於是便不再有所顧忌了,“人數上的相等,再加上黃巾軍有心算無心,集中兵力而攻朝廷守軍一點。所以我斷言,在戰爭前期,各地守軍隻會各自為戰,然後被黃巾軍一一擊破!當各地城池被黃巾軍占領的消息,傳回京師洛陽的皇宮裏麵時,為了保住大漢的江山,朝廷就會下令,各州郡自行招募兵勇,以便抵抗黃巾軍勢力。戰爭到了後期,在朝廷派出的征剿大軍和地方兵勇的合力對抗下,一群百姓演變過來的黃巾軍,哪裏會是那些精兵強將的對手。最後,黃巾軍定然大敗!”

完,劉毅走回自己的位置,坐下。

一席話,震驚四座!其他的人都用怪異的眼神,看著他。

良久之後,劉永第一個讚歎道,“賢侄思慮之遠,見識之廣,叔父不及也!一段話,就詮釋出了,整個戰爭的發展曆程,叔父我,佩服之至啊!”

劉進也跟著稱讚起來。

此時的劉毅,心裏非常的慚愧,自付道,“對不住了羅大大,侄兒剽竊了你的勞動成果,你以後寫三國的時候,這軲轆掐了,千萬別寫啊!”

就在他心思亂動的時候,劉進道,“依賢侄所言,那黃巾軍之亂,遲早被朝廷戡平。我們也不需要多擔心什麼吧?”

沒辦法,劉毅隻好又硬著頭皮,展開了他的長篇大論,“黃巾軍,雖然最後被滅掉了,但是在征討黃巾軍的過程中,各地州郡官員,已然成了割據一方的諸侯。經過黃巾戰亂的洗禮,他們的手底下,已經擁有了精兵良將。反觀大漢朝廷,因為這次黃巾之亂,威勢已露疲態,號令將會大不如前。對於實力強大的諸侯,隻能加以拉攏和安撫。人心的不足,會導致,各地諸侯之間,相互攻伐。下間真正的亂世,就要來了!”

“嘶。。。!”待劉毅講完,大廳之中,每個人都深深的,吸了口涼氣!

“那我們劉家莊,遲早也會遭到戰亂的影響吧?”劉進吃驚的問道。

劉毅回答他,“不僅是劉家莊,恐怕大漢的整個下,都少有安穩之地了!”

“那我們呢?我們又該怎麼辦?”劉永坐在位置上,自言自語道。

劉德也向劉毅看了過來,聲的問道,“毅兒,我們真的要經曆那樣的亂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