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不管考試分數多高,但初到國外,剛開始還是聽天書,在腦子裏不停地將英文翻譯到中文,在表達時又將中文翻到英文。
真正在語言上過關需要一定時間的正規培訓與適應,才能做到完全“甩開“中文,用英文來思維,甚至做夢都用英文。
因此,預科對國際學生克服文化、語言差異帶來的種種困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袁芥看看楊玥:“剛才咱們一直都用的英文交流,不過你說得不多,不知道你口語怎麼樣。我說的都能聽懂?”
楊玥隨口複述了幾段話,袁芥點點頭。
學音樂的人,往往學語言容易,因為這個聽的能力是超出旁人的。
“對了,這裏對英語托福成績要求也很變態的。本科要求81分,碩士要求89分,連藝術家文憑—這個全美國音樂類學校都不需要英語成績的學位,居然也要求85分。也就是這麼說吧,在朱利亞沒有不要求托福的東西可以讀。
換句話說,就算你原來是哈佛大學的,考了托福滿分,不好意思,來了朱利亞,第一天照樣要參加校內英語考試。就算考過了這個托福錄取線,隻要是國際學生,就必須再參加校內的英語考試,再決定你的課程。”
“這個倒是有準備的。”楊玥點點頭。
“學院招生著重看的是學生有無音樂天賦和發展前途。除了學生必須具有高中畢業文化水平,還要求,第一要有天賦,第二要有獻身藝術事業的決心。
進校後的學習,除了嚴格的專業訓練外,還有兩個方麵,一個是重視知識和文化的積累,學生要花相當多的時間讀名著、學曆史、學心理,加強文化底蘊。
一個是重視博學,即學科的交叉。學音樂的也要學一些形體和表演,學戲劇的也要學一點聲樂。總之是要使有天賦的學生變成對藝術充滿感情並能打動觀眾的藝術家。”
楊秋琳和楊玥相視一眼,點點頭。
“每年一來,一個係就來個兩三百人考,考試兩個半星期。我那年的報名人數為近三千人,實際錄取好像二百出頭點。”
“麵試用的是打分製度。你要知道,下麵坐著至少七-九個你本專業的老師在打分,而且錄取規則第十四條規定,打分采用十分製。如果其中有任何一位老師給你打出低於8分的分數,那麼對不起了。
換句話說,你必須保證每一個老師都要給你8分或者以上的分數,你才有可能被錄取。一個7.9,你就完了。更變態的是,如果假設今年你沒發揮好,明年再來考。如果明年還不好,後年再來考一次。”
“但是根據朱利亞音樂學院錄取規則第二十二條,同一個學位,隻允許參加兩次考試,兩次都不過,那就終身不能再考這個學位了。”
“像朱莉亞的藝術家文憑被稱作全世界最難考的學位。每年隻招收0到1人。也就是說就算郎朗和李雲迪同時來考,也隻能錄取一個。
如果運氣不好,很有可能都考不上。考這個,彈得怎麼樣另說,但自己本身的簡曆必須要非常硬。也就是說,沒有國際一級比賽的頭獎或者銀獎,基本可以建議不用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