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幾度風雨落,前途遙未知(2 / 2)

出了部落,一路向西大概走出了半時間的路程。在一塊樹蔭之下坐下來歇歇腳,擦擦汗。放空了一會兒後,才打量了一下四周的環境。這是一片稀疏的矮樹叢,相隔幾丈遠會有一顆高大的灌木。聚集目力遠眺,在遠方隱隱約約有著嫋嫋煙霧飄動。

我趕緊收拾了一下,用力壓榨出來最後一絲力氣努力的向有煙霧的地方走去。曾經聽部落裏的老人提起過,部落西邊有一個比我們部落強大些許的靈鹿部落。心中念想著可以到那個部落看看情況。

走進靈鹿部落,四目望去,一樣的荒涼,一樣的蕭索。角落裏的幾間茅草屋還在冒著餘煙,猶如孤獨蒼老的婦人靜靜的敘述著……。在四周草草的搜索了一下,沒有搜出來任何有價值的東西。最後走進了部落中央部位的一間較大的屋舍裏麵。

屋舍裏亂而有序,生活用品等都按照不同的功能,按照區域分了大類,至於有沒有分類就看不出來了。

正對房屋門口是一張石榻,左邊是一堆瓶瓶罐罐的東西散發著各種氣味。右邊擺放這各種骨頭,獸類的居多,更甚至還有人類的骨頭。雖然都淩亂了,但是還是分開的。瓶罐和骨頭都沒有被帶走,明了它們的價值。

我繞著石榻轉了一圈又一圈。腦子裏幻想著各種隱秘、隱藏的場景。把它用力的挪動到屋子正中央,開始摸索著表麵,希冀有玄機出現。也許是上蒼打了一個盹,真的讓我在它的後側方摸到一個可以活動的石塊兒。不用力氣的話,還有些按不動。找了一個木棍,將它從後向前用力的捅了出來。果然在中央有一個槽,裏麵放置這一張不知名獸皮,上書寫著這個時代所用的象形文字。這是一本部落修行的雜記,名曰“觀靈鹿記”

“觀靈鹿記”裏麵記錄著這個部落的觀想之法以及一些注意事項。據記載部落中有人能用該雜記修煉到出竅境圓滿。

內記載“想一片一望無際的原野,有鹿三兩隻,或奔跑,或跳躍,或臥側,或飲水,或相互嬉戲。一靜一動之間,有難言韻味。印刻鹿之輪廓與軌跡於心中,一遍又一遍,相互疊加,由靜入動存於心中。……,時時觀之,乃至有靈。”。

接下來的日子,餓了就到附近找些食物果腹,渴了就找些泉水解渴。剩下的時日就一門心思來按照“觀靈鹿記”來修習,以求精進。睜開眼睛觀察附近鹿群,很容易就感到自己已經記住了,但是卻很難留在心中。不知不覺,已過去半月有餘,仍然不得觀想的全貌,心亦有戚戚焉。

這一日,我沒有繼續觀想。仍記得“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需要靜下來好好的想一想了。別人的方法不一定適合自己。如果我還是個純粹的古人的話,我絕對不會有這麼跳脫的想法。絕對不會去想用自己的方法去觀想。

首先我絕對畫麵太複雜了,不容易用心記住,更別將畫麵由靜入動留在心中了。所以我考慮換掉觀想的對象,找一個簡單的觀想的對象。如果太單一的話,對精神力的增長也是單一的,緩慢的。即想觀想單一,又想精神力增加迅速,就需要找一個強大的靈來觀想。我考慮到了太陽、月亮,想到了山川、河流等等。綜合考慮之後,我決定先觀想太陽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