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燦投唐(1 / 2)

相較於“洛陽王府”的暗潮洶湧,“唐王府”的都城長安,十數日來卻無甚大事發生。除了“南陽王”朱燦派遣欽使,進入“太極皇宮”,跪呈降書一事。

唐王李淵膝下子女成群,而最受唐國臣民矚目及讚譽的,便是太子李建成及次子秦王李世民。他二人好似天邊最閃亮的星辰,在其奪目的光彩下,李唐的其他王爵公卿皆顯得黯然失色。

太極宮的正東麵,便是“東宮”,乃是李建成的居所。東宮北連“玄福門”、南接“嘉福門”,占地一千八百餘畝,四周以紅壁高牆圍隔為長方之形。內建七殿三坊兩宮兩苑,另設有藏庫、文館、廚堂、膳堂等。鬆軟的厚雪覆蓋著森嚴有序的宮殿,靠門牆放置的六口“太平金缸”裏的清水,卻未結冰。因為,每當冬季來臨,執掌鋪設、灑掃等事務的“齋帥官”,便會調派二十四名仆役輪值,給每一口大缸添柴加水,以防火患。

日落將近,李建成今日並無巡城的安排。退朝之後,他便在書房內批閱公文。

他的容顏白晳俊朗,顴骨微高,上唇的兩道短須顯現出他正值壯年的成熟。他忙活了一整天,卻未見困意,閱覽書文時一目十行,細長的雙眸炯炯有光。

忽聽一人在書房外稟報道:“稟太子殿下:秦王殿下進宮,說有要事見您。”

“他定是為朱燦之事而來。”李建成心道。

“請他進來吧。”他放下手中的書卷,吩咐下人即刻煮泡親弟最愛的茗茶。

李世民身披貂皮長袍,大步行進屋內,帶進少許寒氣。年僅二十歲的他,卻已是在沙場上征戰了五年的成名少將。他膚色微黃,劍眉星目,棱角分明的臉龐上盡顯意氣風發。他對主座上的李建成抱拳低首,躬身一拜道:“大哥,世民不請自來,萬望見諒!”

他二人同父同母,兄弟倆感情甚深。李世民比李建成整整小十歲,自幼得這位兄長諸多愛護。他們雖貴為皇子,然卻不似其他皇族一般,以“皇兄、皇弟”相稱。平日裏,李建成都是直呼弟弟的名字,而李世民喚對方一聲大哥。彼此的稱謂叫了二十年,除非在一些正式場合之外,從未變過。

“自家兄弟,說什麼見外話。”李建成笑著招了招手,“外麵風雪大,快,坐下喝口熱茶、吃些糕點。大哥特意命人煮了你鍾愛的‘武夷銀桐’。”

“多謝大哥掛記!”李世民一抖袍服,在客座坐下,端起茶杯,啜飲了一口之後,讚歎道:“甘醇潤滑,入喉綿長舒爽,妙極!”

“你既喜歡,我待會差人給你送幾罐過去。”

“世民先行謝過!”他赧然一笑,“每次到大哥這兒來,總能捎些好東西回去。”

李建成的唇角略微上揚,目光閃爍,“你是我的親弟弟,你要什麼,我都給你。”

“大哥……”

“找我何事?”李建成打斷了對方的言語,“我知你來,不是為了喝茶的。”

李世民點了點頭,輕放茶杯,“今日早朝,大哥為何讚同朱燦投奔我大唐?”

且說朱燦在商州城,敗於唐王府的太常卿鄭元璹之後,三萬人馬或死或傷、或跑散或被擒,而他自己亦被洪一打成重傷。淩玄肅及洪一,先後在他的身上弄出了數十處內傷外傷,他這個曾自負“全天下武功排名第五”的人,終於無力再戰。他本想休養生息,奈何鄭元璹對他窮追猛打。鄭元璹非但將他趕出了被他侵占的、原唐王府的地界,更是直逼他的老巢“冠軍縣”。無奈之下,他隻得上書李淵請降。

唐王府的君臣經過一番激烈地商討過後,非但接了朱燦的降書,唐王李淵更是下詔封朱燦為“楚王”,任由其自行設置官屬,以方便行事。

針對此事,建成、世民兩兄弟各執己見,早上在朝堂上亦為此爭論不休。此刻李淵詔書已下,事態已成定局,然李世民仍然堅持認為“受降朱燦”之事欠妥。故而,他現今才坐在了太子東宮的書房之中。

李建成望向其弟,淡淡地回了一句,“朝堂之上早已言明,不是麼?”

“大哥,你與父皇為何如此肯定,朱燦與隗狸此人熟識?”李世民歎道:“即便果如你們所料,然以朱燦之狡詐,他也斷不會告知我們,隗狸的真實情況。”

李建成端起茶杯,漫不經心地吹了吹杯中之葉,裏麵泡著親弟最愛的“武夷銀桐”,他將茶葉吹遠了些,“隗狸與那天下至寶‘龍瀛劍’關係密切。朱燦這條線,不能斷。”

隻不過,李唐君臣的如意算盤,卻打錯了。商州之戰後,隗狸救下朱燦便遁跡潛形。沒有人知道他身在何處,朱燦與隗狸相交泛泛,更不可能知道。然而,朱燦猜到唐王心中所圖,因此故意命那前去請降的使者,將自己和隗狸的關係,說得極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