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有劍,凜然寒霜!猝然間,好似水銀瀉地,無孔不入。
這位坤道女冠其實大有來曆!她本是大明王朝啟皇帝朱由校的長女朱淑娥。世人皆道這位可憐的公主早夭,當時年僅兩歲。卻不知其中另有原由,早夭的乃是民間的一個棄嬰,而她卻從此住進了皇家道觀,由一位道門女真人撫養。
其中諸般秘辛,來匪夷所思,卻也不過是皇權與文人爭鬥的一角縮影罷了。隻要想想明朝後期,有幾個皇帝不是意外亡故?區區公主又算得什麼,也就不費筆墨贅言了。
而後啟隕落,崇禎繼位,十七年江山板蕩,耗盡了大明最後一縷元氣。李自成亂軍破城之際,朱淑娥仗著跟隨那位女真人所學到的非凡身手,本意帶走崇禎,留大明江山卷土重來的一線生機。奈何崇禎皇帝決然不從,言道:“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今外有建奴寇邊,外有亂賊圍城。江山至此,朕何顏麵苟且?當與山河俱碎!你自去吧。”
朱淑娥無奈,加之自己一人著實力有未逮,她自幼學藝,卻並無爭鬥經驗。當下隻得帶了崇禎皇帝幼子朱慈照夤夜出城,逃到此處。名為隱居,何嚐不是躲藏外麵那些野心勃勃之輩?須知道,崇禎皇帝的幼子,在某些人眼中,可是重要的緊呐!
然而朱淑娥一介女子,縱然有些本領,加上遭逢大變,多少有些偏激。然而其本饒心性卻是軟弱得很,自然也沒有培養朱慈照收拾山河,重振社稷的打算。在她心裏,隻要這位堂弟平平安安長大成人,延續皇室血脈就好。
深山不知甲子,一躲就是兩年光陰。畢竟深山老林沒人涉足,從一開始的惶然到慢慢安定下來,也就習慣了這樣的山居日子——她原本在皇室道觀中的生活與此相比,除了少了份安定外,也差不了太多。
隻是周雲舒的驟然出現,卻是觸動了朱淑娥敏感警惕的心靈!她第一個念頭便是被有心人尋上門來了,隻是不知道究竟是哪一方的觸角。白要照顧此時尚不足八歲的朱慈照,自然不敢與周雲舒接近。直到夜了,朱慈照睡著之後,她才帶上寶劍,要來除去姐弟倆生存的隱患。
哪知周雲舒看上這裏風景秀麗,竟是在這裏搭了間竹屋,住了下來!看這竹屋精致典雅,自有一種氣質,這樣的人物大概做不出來那般人行徑吧?大明朝後期士大夫地位尊崇,朱慈娥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見了這般風雅居室,下意識的便認為這是一位書生士子,心中難免有了親近之意,對方未必就是別有用心的歹人。
懷著這麼個念頭,朱淑娥就難免有些遲疑,竟是沒有第一時間掩藏氣息,撲殺進去,為自己姐弟的安全而將這個突然出現的可疑人一劍了賬!
以見大,由此可知,這位朱淑娥的心性確實不怎麼樣,閱曆更是不值一提——或許便是關在籠子裏的金絲雀怎麼也飛不高是一樣的道理吧?
也真難為朱淑娥她當年是怎麼把朱慈照帶出那個混亂的京城,還一路平安無事,躲進深山老林,安穩兩年光景?或許也隻能歎一句老有眼,朱家氣數未盡,真個運氣十足!
言歸正傳,卻朱淑娥本來心中猶疑,奈何周雲舒一番聽起來十足荒謬的“大實話”,卻是讓她再次堅定了決心!須知道,為了躲避可能的仇家、敵人,她與朱慈照所住的地方方圓百裏絕無人煙,周雲舒再怎麼迷路,又如何能轉悠到這裏來?不是別有用心之人,哼哼,那才是見了鬼了!
也正是因為這個認知,朱淑娥再無猶豫,要想自己姐弟平安,不得便隻有狠下殺手了。
有了這個認知,朱淑娥當下手腕一震,長劍在握,劃出匹練般寒光一片,籠罩周雲舒周身上下。寒光凜冽,森寒透骨!隻憑著這一劍,就足以證明,朱淑娥別的方麵或可厚非一二,但在劍術造詣上,卻著實已然登堂入室,窺了門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