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吳乞買半路換帥,遼東平叛統帥就是完顏宗弼。按宗弼的暴脾氣,麵對自認為是烏合之眾的契丹叛軍,肯定會傾全力野戰,一舉擊潰義軍主力。
如果是這樣,現在遼東局勢便是兩個極端。
第一個極端是金兵一舉把義軍主力擊敗,然後乘勝追擊,乃至剿滅。
這是宗弼最想要的結果,也是所有金人想要的結果,可現實嗎?
一點都不!
義軍數眾不說,萬勝軍和百勝軍經過調教,大有正規軍模樣,至少完全脫離了烏合之眾這種形容。這些功勞當然是那些大隊長、中隊長的,他們可是自治區隊伍中挑出來的佼佼者。再加上耶律餘睹豐富的戰爭經驗和駕馭戰爭的能力,金兵敢和義軍主力決戰,隻能走向另一個極端。
那就是金兵被義軍擊敗趁勢掩殺,然後義軍攜餘威攻城拔寨,現在金國東部大片地方會變成義軍的天下。
銀術可乃名將,他當然懂得一個道理,賭博式的硬碰硬,贏了當然高興,但輸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因此他選擇避其鋒芒。
收縮兵力守著遼陽府,把叛軍絞殺在城牆底下。
義軍沒有雲梯、攻城塔等器械,隻能用一些簡陋的長梯,用人命攻城。
丟下一具具屍體,遼陽府巍然不動,可攻不下來去別處打,又怕銀術可在背後來一刀。
耶律餘睹知道銀術可是名將,名將不能小瞧,必須把遼陽府拿下。
久攻不下,乏味無趣,還傷士氣。耶律餘睹靈機一動,他派人去尋了好多石頭,做了好多投石機,他要用石頭把遼陽府填平。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銀術可見耶律餘睹用投石機,他便讓金兵收集布袋,在裏麵裝上土,堆在城牆上,石頭經過緩衝破壞力銳減。
這是跟王稟學的,他曾數次攻打過太原城,王稟就是用這種方法對付他的投石機,現在他如法炮製,居然效果大好。而且城頭都是石頭,一會兒叛軍攻城,抬起來往下扔,便成為守城利器。
漢人果然聰慧過人!
耶律餘睹無計可施的時候,自治區援軍到了,五萬步騎加入,義軍實力大增,關鍵是有了先進武器裝備。
盧俊義沒有奪權,耶律餘睹仍然是大元帥,他做副帥輔佐。
圍三缺一,南門主攻,東西門佯攻,但佯攻也要打出主攻的樣子。
投石機全部放在東西兩門,瘋狂的石頭在城頭活蹦亂跳,石頭飛舞的瞬間,攻城隊伍就抬著長梯向城牆衝過來。
金兵又要躲石頭,又要抽空射箭,一時手忙腳亂。
石雨停,長梯靠牆,攻城開始。
名將就是名將,不可小覷。
銀術可屹立在南門城頭不動,因為他發現了火炮。
他見識過火炮的威力,而且想不出任何把這樣的利器用於佯攻的理由,因此他確定南門才是主攻的對象。
東西兩麵開始爬牆的時候,南門炮火連天,銀術可判斷出了主攻方向,但阻止不了主攻進行。
幾個戰士冒著猛烈的炮火跑到城門下,放置好幾個炸藥包,引燃後快速撤退。
一聲巨響,城門碎裂,但呈現在義軍眼前的卻是無數石頭。
銀術可居然用石頭封住了城門!
這表明了銀術可的態度,他要死守遼陽府,把義軍拖死在城下。別說圍三缺一,就是圍二缺二也沒人逃,也沒辦法逃。
銀術可把退路都堵死了!
置於死地而後生!
銀術可讓守城將士心中隻有一個念想:死戰守住遼陽府才有活路,否則死路一條!
此時的遼陽城士氣最高,萬眾一心。
從城門進去的目標達不到,隻能爬牆,當牆下屍體多起來的時候,盧俊義建議收兵,不做無謂犧牲。
一將功成萬骨枯!
耶律餘睹攻城從不惜命,死的人多了就能破城,為將者要的是最後勝利的結果,不會在乎細節。
慈不掌兵,義不經商!
盧俊義也是沙場老將,為何有婦人之仁?
耶律餘睹雖收兵,但還是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