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層推進,步步為營,穩紮穩打,不給金兵各個擊破的機會。
這是軍機處最初製定的戰略準則,縱深推進,不求疾速,但求穩妥!
自治區隊伍有先進強悍的武器,戰鬥力超強的戰士,不論是野戰、攻城還是防禦都有很大優勢,就連千裏奔襲也不在話下,但基調仍然強調一個字:穩。
在戰爭中冒進就是落單,落單很容易被群毆,以前自治區很多次這樣吃掉金兵,所以他們不會,也不允許犯這樣的錯誤。
而且占領城池是一方麵,除霸安民更是重要的一方麵,為了將金國全部打下,按自治區模式開始治理創造條件。
現在戰爭走向喜人,三路伐金,三路都大勝。
東路遼陽府得手,完顏銀術可死;中路占據霸州,完顏宗弼敗退,猛將韓常陣亡;西路也占領大片城池,完顏宗翰逃走,悍將完顏賽裏殞命。
而且有一個振奮人心的數據,三路大軍共消滅金兵不下十一萬。
解決了這麼多有生力量,金人反撲的想法癱瘓了一半。
然而戰爭的殘酷在於它是一場隻管結果的大戲,如果開頭的欣喜換不來甜蜜的結局,換來的卻是苦果,除了悔恨當初的大意和得意,就隻剩下絕望了。
而這又是一場滅國大戰,不可能掠足財物拍屁股走人,必須戰鬥到底,所以開頭的欣喜就會滋生潛在的危險。
危險就是心理劇變!
誰都熟記勝不驕敗不餒,敗不餒好做,勝不驕難為,大好局勢下難免會有點小得意。慢慢地小得意被豢養長大,成為得意忘形,最後對敵人隻有蔑視,沒有重視,自信爆棚,就會選擇急於求成的戰術。
曆史上這種反麵例子不勝枚舉,提起來誰都義憤填膺,怒斥主帥無能,換做我定然如何如何。可真正自己碰到了,早忘了前人血淋淋的教訓,變成了被後人怒斥的無能主帥。
這就叫燈下黑。
宋江不允許燈下黑,他要把這盞燈舉得很高很高,讓誰都看清楚這場戰爭的本質。
修補戰略準則,從實際出發,三路大軍相呼應,形成一個整體推進麵,穩紮穩打,齊頭並進。
東路軍不用說,耶律餘睹雖率領的是契丹人,但和自己人沒有區別。盧俊義率軍助戰後,契丹人會對自治區隊伍有更直觀的了解,自治區隊伍的強大,會讓他們把心中的私念自覺蒸發掉。
耶律餘睹堅決執行宋江傳達的指令,東路軍自然穩字當頭,不貪功冒進,且把戰況不斷送到宋江手上,大有請旨的意味。
宋江笑了。
耶律餘睹真逗,把我當成那些不懂裝懂的宋朝皇帝了,這是讓我派個監軍,送份陣圖遙控指揮你打仗的架勢啊!
這種思想要不得!
宋江立刻點撥,他不會束縛東路軍手腳,具體怎麼打,打哪裏,他們自己決定。但要堅決執行穩紮穩打,齊頭並進的戰略思路不變。
不過東路軍中有盧俊義輔佐,料想耶律餘睹也犯不了大錯。
關鍵是西路的耶律大石。
宋江和耶律大石隻是神交,大石舉兵伐金可以說一半是他慫恿,另一半則是耶律大石的夢想。異國征戰有諸多不適應,就算耶律大石若選擇速戰速決,他也不能指手畫腳。
建議讓大石接納,得有誠意。
宋江誠意滿滿。
常彥率領一個連的戰士,帶去了數百枚手雷,教會用法,配合投石機,衝陣攻城最為銳利。同時修書一封,以探討的方式把想法傳遞給耶律大石,最後相約搗毀黃龍府之日,便是二人痛飲之時。
耶律大石也是名將,他閱讀戰爭的能力非常強,如今三路伐金,金人隻能分散力量應對。倘若哪一路冒進被滅,金人就能騰出手來對付其餘兩路。
現今情況,穩紮穩打,齊頭並進是最佳戰略。
耶律大石自然同意,他很渴望見一見傳說中的宋江,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自治區隊伍順手拿下霸州的最後一個縣城興城後,大軍直奔宜州。
完顏宗弼敗後退回宜州,立刻向朝廷求救,他要在宜州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