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明決定先仔細思考思考,再決定開啟下一步試煉。
他打算列出一個問題的清單,來確定在試煉的過程中,文明會遇到的一些重要問題和關鍵抉擇。
然後通過多次重複實驗,來對這些個問題進行確認,進行定量和定性的考究。隻有把這些問題和抉擇的答案或者影響因素搞清楚了之後,他覺得才能對症下藥去製定一些規則。
說白了,本身文明的進程就會遇到無數個大篩選器,一個文明必須具有某些特質,才能通過一個又一個大篩選器,最終存活到足夠的年限。
什麼是大篩選器呢?白夜明在自己的腦海中還存留有一絲印象。
他不記得是哪個哲人(羅賓漢森)提出來的這條概念。似乎是為了解決一個什麼悖論(費米悖論)而提出的。
這個悖論旨在討論一個令人很感興趣的話題,那就是為什麼人類至今沒有遇到外星人?
如果人類可以花費100萬年的時間離開自己的母星,前往宇宙的其他角落。那麼反過來想,如果有一個外星人種族比人類要早開化100萬年,那麼他們現在應該已經抵達地球了,但是這種事情卻從沒有發生過。
這十分的奇怪,因為哪怕僅憑隻開化了數千年的人類現有的科技,就可以貼近並想象時空旅行的情景。
而那些更早誕生了幾百萬年上千萬年甚至幾億年的文明,為什麼還沒有實現這一點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很多人給出了很多不同的回答。
比如說有的人認為是因為宇宙空間太大了,尺度問題決定了外星人旅行並路過地球的概率是極低的。
有的人認為是因為黑暗森林法則,導致外星人即便發現了地球也不會主動和人類接觸。
而有的人認為外星人早就已經接觸地球了,甚至他就生活在我們身邊,隻是我們不知道罷了。
一種普遍的看法是認為雖然文明誕生的概率很大,但是文明想要獲得星際旅行的概率卻是少之又少的,這種假說就被稱為大篩選器理論,或者被稱為大過濾器理論。
大篩選器理論的核心思想是指一個智慧文明從它的誕生到它離開自己母親並擁有星際航行的能力,需要經過幾個大型的篩子。
每個篩子通過的概率都是極低的,而重重篩子則把宇宙中幾乎所有的文明都排除在了星際旅行的可能性之外。
大篩選理論認為有以下九個主要的篩選網:
1,合適的行星係統(存在有機物以及可能宜居的行星);
2,可自我複製的分子(比如RNA);
3,簡單(原核)單細胞生命;
4,複雜(真核)單細胞生命;
5,有性生殖;
6,多細胞生命;
7,腦量較大、使用工具的動物;
8,我們目前這個階段;
9,星際殖民擴張。
雖然這9個階段隻是對於人類而言的。相對於宇宙中其他類型的生物而言,這9個過程並不絕對,但應該大同小異。
這個理論也沒有辦法全部套用在解決白夜明眼前的困境上。因為白夜明的試煉在這篩選器理論中,其實已經處於非常靠後的階段了。
試煉的起始,白夜明就已經闖過了第七關。他已經獲得了很有智慧,並且會使用工具的生物種群。
他要做的就是先試著闖過第8關,讓這個種群可以在自己的母星上蓬勃發展,把科技樹點到星際航行之前。至少也要能夠實現可控核聚變,讓能源近乎無限。
但實際操作起來的難度卻不止如此,因為白夜明的挑戰是必須讓同一個大陸上的兩個種族都可以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