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六年春,平陽公主李筠萱病重身亡,皇帝賜諡號曰“昭”。
因平陽公主為建國功臣,戰功卓絕,又為娘子軍之首;故唐皇下令允平陽公主殯儀以軍禮送葬,以彰顯平陽公主之功勳。
含元殿上朝臣已經跪了一地,都是請求皇帝收回成命的。自古以來哪有女子軍禮出葬?這簡直就是荒謬之極!是違背祖製之為。
“平陽公主於我大唐戰功卓絕,從古至今又有幾個女子能做到像她一樣。”李淵氣急敗壞,看誰都不順眼至極。
僵持到最後,臣公們隻得無奈妥協。
平陽公主出葬那天,娘子軍的馬三寶將軍等人前來為平陽公主送行,一眾的兄弟姐妹以及小輩們擠滿了一堂。哲威和令月兄妹作為平陽公主的嫡親子女是守在靈堂裏麵行拜謝禮,拜謝母親的養育之恩;幼小的令武則被乳娘抱在懷裏立於一側,小小的孩子還不知道他的母親已經離世,好奇而又不解的望著滿屋子的人,好似很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多人圍在這裏。
看得出來,哲威和令月這對兄妹對於他們的小弟令武都是愛答不理的姿態。其實多數人都知道,平陽公主是因為生育小兒子時傷了身子才英年早逝,在這樣的因下結出的果當然不太好。
渝清知道,當年哥哥肯定也用這種眼神看待過自己。
四下白茫茫的一片,所有人都係草繩穿孝服戴孝帽,長媳杜卿禾抱著瓷罐辭靈,把瓷罐放在靈前;柴哲威用新笤帚、簸箕掃去棺蓋上的塵灰浮土,倒在炕席底下。
送葬隊伍抬起棺,庭院上架起了蕎麥皮和平陽公主生前用過的物件,在喪儀上會一起燒掉。熊熊烈火燃起,火焰跳躍著將一切盡然化作灰燼。
送靈的人已然遠去,平陽公主李筠萱的故事從此便是史書上的一頁傳奇。
柴家的親家公杜如晦和未來親家公王珪都以外親的身份前來拜祭;但是因為身份立場不同,兩人除了基本恭問也沒有其他的話好說了。
令月和王珪長子王崇基婚事,雖是心照不宣,但因之前平陽公主斷斷續續的病著一直未及交換聘娶文書;現平陽公主不幸病逝,令月作為女兒需得守孝三年,三年過後又是什麼情形誰都無法預知,但夜長夢多卻是必然的。
平陽公主的葬禮過後,令月就以著為母守孝為名去長安城外的靜堂庵暫住,倒是覓得一處清淨。
那日是大哥柴哲威親自送令月出城,渝清也去相送,同時還有王家捎來的一封信。
王家像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大概就是說柴大娘子現在孝期不能行親迎禮,但希望能請允陛下賜婚定下名分,畢竟這門婚事也是平陽公主生前定下的。
“王家人也太急躁了,倒好像再過三年我就會跑了一樣。”令月略有些不滿的說。
渝清倒是有不同的看法:“月娘,我倒是覺得若現在讓祖父先賜了婚定下名分,對你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三年,什麼變故都有可能,都說二十兒郎最是合適成家立業,可十八歲的姑娘卻找不到什麼好人家了。”
令月吐吐舌頭,清姐姐這話的意思聽起來卻好像她以後會嫁不出去一樣,而且不過三年又能有什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