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長安城流傳著遷都的傳言,朝堂上也在為遷都一事爭論不休。
以李淵、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為首的一眾人提出遷都襄州,鄧襄為中原腹地,環境優沃,乃定都之上選;而以秦王世民為首之人則誓以反對遷都一事,長安自古即為帝都,貿然遷都不利。
但是其實關於遷都一事,還有一個說法,是陛下試圖以這種方式削弱秦王。
前不久東突厥大舉進犯,因為之前的楊文幹事件以及裁撤關中十二軍導致了內關道邊防遭到破壞,李淵派了秦王去與東突厥商談,此後秦王世民又帶著三十騎前往探查。這次商談是圓滿成功的,但是卻有傳言說秦王與東突厥可汗簽下了一個秘密盟約“有急相救”;這有急相救據說是讓突厥人救秦王即將被罷免的兵權,當然這也隻是據說,真相怎麼樣也就隻有他們當事人知道。
所謂無風不起浪,李淵還真擔心那北邊的突厥人會是不是插進來一腳試圖幹涉內政,如此最徹底的辦法就是牽製秦王。
秦王當然覺得挺冤的,且不說根本沒有證據證明他暗通外敵,就因為這樣就要架空他的兵權,他可不甘心。
而且若遷都襄州,他之前想要借機掌控關中十二軍的機會也就沒有了;無論從哪個方麵看來,他都是應該反對的。
遷都風波初起的時候,柴令月剛剛隨她初懷孕的長嫂杜卿禾從洛陽回來,聽說這件事情時還很是不可思議。本來一直都是在長安呆得好好的,突然之間就說要遷去別的地方了;月娘對朝堂之事並不懂,隻是心中覺得很奇怪。
“這遷都應該是與兵權有關,陛下是不放心秦王呢。”杜卿禾一語中的,“而且襄州也確實是個好地方,也不會受到內關道邊防變調的製約。”
其實杜卿禾想的是另外一件事情,隻是她卻不知道她所思量的是否正確。
回到長安後,杜卿禾就稱思念母親杜夫人回了娘家;近來一直深居簡出的月娘過去東宮看渝清,姐妹倆私下就多聊了幾句。
“聽說長安最近是越來越不太平了。”令月一坐下就迫不及待的問。
渝清撇嘴:“長安什麼時候太平過?都過了這麼多年,也就習慣了。”
月娘追問:“可是,可是遷都這件事.....我也知道這不是我一個女流之輩應該過問的,可是這畢竟是長安......”
“受人所迫,終究不是正道。“渝清搖搖頭說。
令月沉默了一會兒,就不再說話了。
外麵穆娘敲門輕步進來,附耳與渝清嘀咕了什麼,並小心的將一封信交給渝清;渝清也並不避開令月,讓穆娘下去後就直接跟令月說:“這封信是廬江王次女宜君給我的,月妹妹不妨猜一下。”
“廬江王次女宜君?”聽到這個名字時,令月還是愣了一下,“這位縣主,她不是應該在幽州的嗎?”
“若她好好呆在幽州,那就好了。”渝清歎息。
展信,的確是宜君的字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