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丟了兩個球以後,丟球的一方球員們,心態往往就容易崩盤,很容易會被對手打成篩子的,就像很多年以後的巴西世界杯,半決賽巴西1:7不敵德國那場比賽一樣,最後被對手灌了個對穿過。
0:1和0:2,給球員們帶來的心理影響,是不同的。
0:1的時候,球員會想著,就落後一個球,咱們一定會扳平比分的,而且還會逆轉對手的。
0:2的時候,他們會想,我們就算再進一個球,也無濟於事,哪怕就是進兩個球,扳平了比分,也隻可能在對手身上帶走一分,要想全取三分的話,在自己球隊不繼續丟球的情況下,至少要連扳三球。
這太難了。
這是一種心理上的暗示,很影響士氣的。
戴維德看了看替補席上的弟子們,考慮在下半場的時候換上一個進攻球員,強攻一下,看看能不能發生伊斯坦布爾奇跡。
反正上半場,也就幾分鍾的時間了,換人的話也無濟於事了。
不過,換上一個進攻型球員的話,除非是對位的換人,倘若是用其他球員,來換上一個進攻型球員的話,這往往意味著會撤下一個防守性球員。
這樣會讓球隊的整體防守更加的弱化,有一點斷臂療傷的效果。
如何保證攻防平衡,在保證不丟球的情況下,能夠加強進攻。
這考驗一個主帥的臨場應變能力。
普通教練和明帥之間,往往在這個上麵,就有很大的區別。
戴維德雙手抱在胸前,在草皮的邊線附近走來走去,苦思冥想對策,是換一個b2b中場了,還是幹脆撤下一個後腰,換上一個高中鋒。
執行高舉高打的戰術,讓兩個前鋒在前麵搶點,中場球員在後麵保護,不走地麵的傳導了,直接打高空球轟炸算了。
很快。
戴維德麵對的這個煩惱,有人替他”解決”了。
……
上半場比賽最後階段,慕士達球員準備打反擊,中場球員荷夫文,帶球突破的時候,被多特蒙德的後腰球員本德,瞅準了機會,斷下了皮球,一下子變成了反反擊。
本德為了避免在中路陷入多人的圍追堵截,將球傳給前插位置的左後衛施梅爾策。
施梅爾策作為邊後衛,他身處的區域比較的邊緣,所以他帶球狂奔的時候,一開始,身邊也沒有緊身貼防的球員。
這時候。
原本丟掉球權的幕士達球員荷夫文,還有邊路球員奇特納,準備來個關門防守,搶掉施梅爾策腳下的皮球。
不過。
彼此的距離,少說也有十多米,荷夫文準備上前去襲擾施梅爾策,奇特那準備邊退邊防守,準備預判施梅爾策的傳球路徑。
施梅爾策一路帶球狂奔,已經到了幕士達半場的邊線,隻有十多米了。
差不多,離角旗杆兒的距離很近了。
在施梅爾策帶球突破的時候,其他的球員也沒閑著。
董希寧一邊跑位,一邊觀察帶球的施梅爾策。
幕士達球員們也沒閑著。
幕士達幾次丟球?
都跟中後衛舒爾德爾有一定的關係,他發誓,不會再給董希寧,任何機會了,最近一二十分鍾以來,他就像一塊牛皮癬一樣,緊緊的跟著董希寧。
這一次,舒爾德爾的盯防戰術,特別的奏效。
無論是董希寧向左跑,右跑,回撤,前插,都沒有能夠擺脫舒爾德爾,反正他緊緊的跟在董希寧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