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掌櫃很急,他要去還俗。
未亮,他就拿了度牒,租了一輛牛車前往靈隱寺。
他沒去徑山寺,那徑山寺實在太遠了,在臨安城西北一百裏外。
而靈隱寺則離臨安城不遠,背靠北高峰,麵朝飛來峰,趙誦則在後世經常去那兒。
希望那叫偃溪廣聞的高僧不要記仇,趙誦下了牛車,便沿著石頭古道去往靈隱寺。
和後世相比,此時的靈隱寺更加清幽,周圍的山水也更自然。
一頭紮入竹林,隻見不遠處石階上,有一老和尚正手執一把竹掃帚,在清掃地上的積雪。
趙誦沒有注意那個老和尚,但那老和尚聽見腳步聲,鬆了鬆肩膀,抬了抬手臂,轉了過來,視線朝趙誦看去,凝視許久。
忽然那老和尚手中的竹掃帚啪的一聲落地,如鬆枝一般的枯瘦老手顫抖起來,心道這人怎麼長得跟濟王年輕的時候一模一樣?
聽見掃帚落地聲,趙誦快步走到老和尚身邊,連忙彎腰幫他撿了起來。
那老和尚的目光一直盯著趙誦看著,注意力一直都放在趙誦這裏,此時看到趙誦過來才想起從趙誦手中接過掃帚。
趙誦看著老和尚,疑惑道:“老師父,怎麼了?”
老和尚總覺得此事不簡單,怎會遇到如此相像之人,便試探道:“施主是來上香的麼,今可不是初一,也不是十五。”
初一十五去寺院上香,趙誦知道,但趙誦搖搖頭,“我今是來還俗的。”
“還俗?”老和尚疑惑。
“是的。”完趙誦摘下帽子,露出一寸頭。
老和尚想起徑山寺主持師兄偃溪廣聞過,若有人還俗就要阻止,哪會想到今日前來還俗的年輕人,居然神似年輕時候的濟王千歲,再一想師兄能掐會算,老和尚料想此事不簡單。
難道是濟王之子,可濟王死了三十多年了,麵前的青年才二十出頭,應該不是,而且濟王妻吳氏做了比丘尼,賜號為惠淨法空太師。
老和尚也不知趙吳氏,是否尚在人世,改日若是下山,定要打探一下。
應該不是濟王之子。
也許應該是皇家某個宗室子弟?
當年濟王之死,跟史彌遠有關,他是濟王府舊人,濟王死後便在靈隱寺出家,今已三十載。
“你要還俗,我勸你還是好好當個和尚吧。”老和尚擔心,此人跟濟王神似,會被有心人利用,以濟王的名號做事。
趙誦不解,為何這老和尚也要勸他入佛門?
但今來靈隱寺,還俗是一定要還的了。
趙誦可不管那老和尚怎麼,他繼續前行,然後剛踏出第一步時,老和尚目露精芒,好似換了一人,不似剛才那暮氣沉沉一般,大聲喝道:“娃娃,老衲勸你還是斷了還俗的念頭,你若再上前一步,老衲一掃帚劈了你!”著登時舉起竹掃帚,雙腿著地,手臂彎曲,做出戰鬥姿勢。
趙誦被老和尚的舉止嚇了一跳,“老師父,你要做什麼?”
老和尚冷笑起來,“讓你出家,不讓你還俗。”
趙誦認為老和尚發了失心瘋,他的素養極好,沒有動怒,反而道:“老師父,我現在帶你去臨安城內找郎中,如果你擔心沒錢的話,診金我來付。”
老和尚一臉愕然,這一刹那,他從趙誦身上看到了濟王,當年濟王也是這麼善良,但善良有個屁用,到頭來還不是被奸賊史彌遠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