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南蔽江淮,北控齊魯,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初,秦始皇始修建朐縣,東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始稱海州,海州素以“淮口巨鎮”、“東海名郡”著稱。
紹興二十三年(1162年),義軍魏勝抗金守城,加築海州城垣,修浚城壕,金兵到達海州城下時,曾攀上白虎山窺視城內動靜。為加強守備,魏勝動員群眾築外城,把白虎山納入城鄭
寶佑三年(公元1255年)李壇對海州城池又修了一次。
李璮此番出兵又占據了海州。
趙誦交待給季寧的任務,就是與李璮進行海上走私,貫通膠西貿易的通道。
這次的任務很重要,季寧不知道能不能動李璮,雖然主公與蘇家早些年在北地也有貿易,但那隻是商業上的往來,尚未與北地的勢力有所往來。
與李璮的合作,算是開了一個先例。
第二一大早,季寧就去了海州的港口,隨行的軍士也一同前往,季寧知道那是李璮對自己的監視。
這幾十年,江北地區連年戰亂,河運衰落,但海州商貿依然繁華。
楚、揚二州的貨物販至海州再由海路轉至膠西。
海州、密州等州米麥踴貴,通州、泰州、蘇州,秀州有漁民船戶,貪其厚利,興販前去板橋、草橋等處貨賣。
海港口岸十分熱鬧,岸頭停靠了不少的船隻,大大的海船有上百艘。
此時有赤膊的船工正在岸頭搬貨,他們將貨物從騾車馬車上搬運下來,然後再搬到船上。
金色的陽光照耀下,黃色的海水在隨風上下晃動,浪花拍上岸頭,濤聲嘩啦啦的,船兒在濤聲中上下起伏。
當貨物搬上船隻後,船兒起航,駛向廣闊的海洋深處。
季寧還見到了番邦的客商,他們的頭上裹著一個白色的包包,衣服則是白色長衫,和漢人完全不一樣。
這些應該是黑衣大食國的人。
隨著目光看去,港口外,萬頃碧波中有一海島,那是鬱州。
而鬱州島上屯集不少的士兵與戰船,此為海防重地,南北咽喉,當陸地發生戰事的時候,鬱州島上可以與陸地首尾相應,阻擊敵人。
季寧又抬起頭,朝著陸地方向看去,隻見在錦屏山南麵的崗嘴夾山口有一要塞,上有炮台。
曾經嶽飛部將李寶水師就鎮守於此,崗嘴便是其屯兵港。
此時的港口停滿了船隻,在三麵環海的位置上看去,戰略地位就凸顯出來了。
這是一個商業貿易港口,也是一個軍事港口。
但如今這一切就都便宜了李璮。
季寧有些失落。
季寧朝著海港外三艘大船看去。
那三艘船是客舟,每艘長十餘丈,深三丈,闊二丈五尺,可載二千斛粟,每一艘最多可容六十人。
三艘客舟已經載滿了從南洋運來的香料、寶石、木料以及其他物品。
還有一些是從黑衣大食國運來的。
季寧看到船上彪悍的大漢,那大漢一臉絡腮胡子,然後給季寧使了一個眼色。
季寧點點頭。
這是趙誦安排的三艘貨物,此番就是要借這三艘貨物,不通過榷場貿易,而是走私,通過地下交易,打開海州至膠西的商貿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