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下旬的時候,楊安時北上已經抵達燕京城。
原本楊安時想去哈剌和林,可惜哈剌和林遠離漢地,深入漠北,路途實在遙遠,而且蒙古草原幅員遼闊、地廣人稀,蒙古人控製了那裏,實在不適合風聲在那裏潛伏。
所以當年楊安時就選擇了在燕京城伺機潛伏,準備謀變。
楊安時看著高大的燕京城,神色複雜。
這幽燕之地,果然龍蟠虎踞,形勢雄偉,戰略位置十分地好。
在曆史上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
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幽州。
遼會同元年(938年),升幽州為南京,為陪都。
開泰元年(1012年),改南京為燕京。
宋宣和五年(1123年),入宋改為燕山府。
金會三年(1125年),河北之地入金國,複稱燕京,設燕京路。
至貞元元年(1153年),改稱中都,定為國都。
蒙古成吉思汗十年(1215),攻下中都,亂兵之中,金國的皇城宮闕被付之一炬。
如今的燕京城外城郭還好,但人口稀少,並不多。
想起少主曾這燕京城將來適合當一國之都。
楊安時也覺得不錯。
這次北上,除了完成少主的任務外,還有一個就是在燕京城繼續擴張風聲的勢力。
楊安時知道少主將來要做什麼。
楊安時想著立馬就回了城,到了城內,他去了一間名為年年有餘的商號。他看著商號的牌匾,站住了腳跟。
這家年年有餘商號是那個女子建立的,沒想到三十多年過去了,商號仍在,隻是人卻不在了。
楊安時他們就是依靠這家商號,在燕京城內站穩了腳跟。
飛雀所有饒供給都靠著這家商號,所以對楊安時來十分重要。
楊安時正想著往事的時候,忽聽到下麵人稟告。
這人是風聲的一員,潛伏在燕京城也有十五年了。
他是孤兒,因為蒙古南下,父母都死在了蒙古人手裏,還好楊安時遇到了,收養了他,然後訓練他成為了風聲的一員。
此人名叫楊光明。
楊光明立即過來稟告道:“楊老,孫家父子已在了燕京城內。”
楊安時聽到楊光明告訴的消息,反問他:“光明,是孫公亮、孫拱父子,他們南下了?”
楊光明道:“是的,這次孫家父子可是準備了不少的蹄筋翎根鎧,據是為忽必烈出征南下準備的。”
楊安時聽了很是疑惑,問楊光明道:“忽必烈,那忽必烈不是在開平城麼?怎麼孫公亮準備了一些鎧甲?”
楊光明道:“據忽必烈受到蒙哥的征召,計劃南下,不過還在各地招兵買馬,燕京城、真定、槁城、順、大名府路一帶都在征兵鄭我們是否要在燕京城內動手,燒了這批鎧甲!”
楊安時立即勸阻道:“不要在燕京城內動手,若是在燕京城內動手會暴露我們的蹤跡,等出了燕京城,到了大名府再動手。”
“是。”楊光明繼續道,“那孫家父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