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流民問題(上)(1 / 2)

寶佑六年五月初,巴蜀地區已經進入了雨季。

宋軍利用南方山脈、湖泊河網的優勢,逐漸開始展開守勢,此時兩國戰事處於膠著階段。

蒙古前方軍隊一直駐紮在合州北部,行軍的路線也因為連的雨水而影響了。

而此時六盤山高氣清。

蒙古主軍內,蒙哥依舊在征召兵馬,打算主力軍在七月初的時候率軍攻打西線。

屆時六盤山主軍會一分為三,由他領軍西線。

蒙哥信心十足,望著合州那邊。

不過各地官員還是沒能找到孫家父子,但孫家父子早就將製造甲胄的工藝傳授給了其他工匠。

所以有沒有孫家父子並不重要了。

他們並不知道此刻孫公亮父子就在臨安。

......

蒙古東路

東線無戰事,一切都很太平,李璮隻是派遣軍隊在海州城內修築工事、加高城牆,至多就是去港口榷場負責與趙誦的交易。

李璮的效率很高。

海州灣口,他看著一艘南下的海船正在發呆,目送海船消失在海的遠處的時候,轉頭迎上了王文統的目光,“你覺得這次我做的對麼?那艘船上都是一些流民,雖然我也需要百姓人丁充實益都,可眼下流民實在太多了,治下也應付不了這麼多的流民。”

王文統站在身側,反問李璮道:“世侯看了李嶽的秘奏和那宋人船工的賬簿之後,覺得收獲如何?”

“收獲確實不少,沒想到那趙誦船上的貨物能賣出這麼好的價錢,嶽丈啊,這足足是我們一年練兵的支出啊,早知道走私這麼賺錢,當初我應該多弄一些海船去南洋番邦那裏了。”李璮早些年雖有走私交易,但規模並不大,眼見趙誦這次北上海州的貿易數額比較多,李璮很是眼熟。

王文統分析道:“他們宋饒海貿確實不錯,北方這些年戰打得多,百姓生活窮困。很少見到這麼好的東西,不過對世侯來,還是兵馬糧草來的實際,那海貿雖好,但畢竟風險太大了,海上經常會翻船。”

李璮甚是遺憾,“嶽丈的也是,不過我手下沒有這樣的人才。”

“以後會有的。”王文統看著海州港口的船隻來來往往,陷入了沉思,他怎麼也沒有想到那趙誦的胃口居然這麼大。

居然直接要人口。

無論是什麼時候,隻要有人口,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兵力。

隻是眼下益都這邊實在養活不了這麼多的人口了,所以他們才會將流民送給趙耍

王文統不知道在將來那趙誦會如何發展。

但從現在來看,那趙誦的路會走的比他們長、比他們遠。

這是大幸,還是不幸!

王文統心想。

......

臨安

五月癸醜,前方戰事膠著,皇帝趙昀下詔:夏貴進官二等,兼河南招撫使,毛興特轉右武大夫。

曆史上還是按照原來的軌跡發生了。

趙誦繼續待在樞密院編修兵書,順便探查樞密院的軍報。

回來後給孩子們上專門的課程輔導。

除此外,再去餘杭縣的蘇家別院,探討武器的研究。

至於孫公亮父子,則一直待在城東的別院,偶爾與李彥簡探討未來的蒙古局勢,往往會爭的麵紅耳赤。

孫家父子二人除了爭執外,偶爾也潛心研究趙誦的那副鎧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