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流民問題(下)(1 / 2)

劉一二、劉四五道:“趙東家的恩惠,我們兄弟二人沒齒難忘,我們要錢,趙東家給我們,我們要人,趙東家也給我們,此番南下一定不負趙東家所托,我兄弟二人會盡快去毗舍那,將流民給安頓好。”

趙誦見劉一二、劉四五沒有其他問題,他道:“今日你們好好在臨安歇息歇息,等明日物資全部齊全了,再出發去毗舍那。”趙誦覺得毗舍那這三個字有些拗口,還不如叫流求或是台灣來的順口。

“是。”

劉一二與劉四五離開不久後,趙竑、桃娘他們匆匆地趕了來。

趙誦見到趙竑、桃娘他們立即道:“爹爹,桃娘,你們不是明日才來臨安麼?”

趙竑道:“本來計劃是明日趕到的,不過爹爹還是不放心,要和明朗商量商量。”

看著趙竑一臉擔憂的樣子,趙誦就道:“爹爹,桃娘,我們去書房吧。”

到了書房內,趙竑、桃娘看著書房內堆滿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就道:“我聽桃娘,這些都是你為了上課準備的。”

“確實是給孩子們上課準備的,不過這些都是將來都是有用途的,比如這個是熱氣球,也就是大號的孔明燈,是專門載人用的,而且還可以用於戰事中;至於這個,則是飛機,不是木鳶,也是可以載饒;至於這個......”趙誦看到桃娘拿著一個望遠鏡正在觀察,他道,“這是望遠鏡,可以看到幾百米外的物體,在作戰之中,可以看到遠處的敵人。”

桃娘驚了起來,差點將手裏的望遠鏡給摔碎了,“哥哥,剛才嚇了我一跳,我還以為遠處的東西撲了過來呢。”

趙竑不相信,然後就拿起望遠鏡看了起來。

趙竑也被嚇了一跳,“這......這物事果然厲害,爹爹要帶一個回去。”

“沒問題,這東西工匠那邊正在加緊趕製鄭”

趙竑忽然將話題轉了回來道:“你確定可以將這批流民安置妥當。”

趙誦道爹爹,如今兩國交戰,流民甚多,我打算將這些流民全部都運送至毗舍那那個島上。”

“毗舍那?”趙竑聽過這個名字。

那地方在周代時稱“岱輿”、“員嶠”。

戰國時稱“島嶠”。

秦朝時稱“瀛洲”。

漢朝稱“東夷”。

三國時期稱“夷洲”,而且孫權派吳國的船隊到達過那兒,不過那兒是一片莽荒之地。

南北朝時稱“琉求”,隋朝的船隊到達簇,而如今叫毗舍那,也叫毗舍椰。

不過人並不多。

“你確定要去毗舍那那個地方?”趙竑道。

“是的,爹爹,我打算讓劉氏兄弟運送一批五百饒船隻去那裏了,明日就出發,而且隻要到了毗舍那,就賑濟錢糧,分配土地、耕牛、種子進行安置,而且兩年之內不用繳納稅收。”

趙竑默然,還在思考趙誦的,繼而道:“不過那畢竟是個莽荒之地,即便有人,也要長時間去經營,五百人還可以,若是人數一多,我就怕你會吃不消的。”

“爹爹,那毗舍那看似是一塊蠻荒之地、無主之地,不過將來那兒可是一塊寶地。”趙誦拿出一份地圖,然後給了趙竑看。

趙竑看到這圖上所繪製的乃是一個大島。

上下兩頭尖,中間兩側窄。

而且這個島嶼形似一個紡錘。

而且在島嶼上還繪出了一些山脈、河流、湖泊等。

不僅如此,這份地圖繪製的很是詳細,不過有些地方趙誦用紅筆畫了幾個紅色的“?”。

趙竑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就問趙誦,“你這個紅色的符號是什麼意思?”

趙誦就道:“這個是未知之地,所以就打了一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