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這個時候,殿外的禁軍將領忽然在沒有得到傳召的情況下進了大慶殿,然後佩戴刀劍入殿。
吳潛扭頭看去,看到了這個武人,這人麵生的很,然後吳潛眼色又朝殿上的趙昀看去。
趙昀的麵色不是很好,有些晦暗。
吳潛知道他猜的沒錯,皇帝現在就是個傀儡,而趙竑卻滿麵紅光,謹慎抖擻。
吳潛親眼見過史彌遠獨相時期獨霸朝綱的威力,當年四木三凶依附其左右,為虎作倀,為所欲為,而史彌遠可謂是權奸,不過卻得善終,實在是匪夷所思。
再者當年史彌遠擅自廢立皇帝,朝臣也是在背後有所詬病。
想起始末,吳潛朝著趙昀看去,因為史彌遠當年扶立的便是當今皇帝趙昀。
趙昀麵上的威嚴蕩然無存,感覺此刻就好像輕飄飄地貼在龍椅上一樣,內心緊張。
“左相可有疑問?”賈似道見到吳潛一臉深思熟慮的樣子,故而問道。
吳潛略是深意地看了一眼賈似道,想到了昔日史彌遠獨掌朝政的狀況。
又想到史彌遠死後,蒙古約大宋聯兵夾擊金國,朝臣一致認為應當借機光複故都汴京,而他上疏勸告趙昀不可輕易用事,指出金人一旦滅亡,北方將直接麵臨蒙古,唇亡齒寒,暫先與金國議和,背後嚴防戒備,隨時準備作戰,然而朝廷卻不予采納。吳潛總歸還是有些失望的。
隻是可惜,那時候由於之前的直言上諫,得罪簾時的丞相鄭清之,不久之後吳潛反而遭貶,心中萌生退隱的念頭,五次上書請辭,都未能得到允許。
而後來的事實證明他的建議是正確的。端平入洛的失敗,給了蒙古人趁機南下的借口,自此兩國的戰事正式打響。
......
如今蒙哥正率蒙古人猛攻蜀地,大半個蜀地都被蒙古人拿下了,蜀地岌岌可危。
大宋的戰事糜爛,甚至危及到了荊襄一帶的防線,而大宋若想西進就要率水軍溯流而上,隻是在大江之上,蒙古人也在截道,還有西南的兀良合台率軍從南方攻入大宋的國境,已經繞過呂文德軍,北上而攻。
正在思考的時候,忽然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吳潛扭頭一看正是自己的同僚,同屬於清流一派的人物,平日裏不顯山露水,但在關鍵時刻卻是不卑不亢,堅持自己的正理。此時正道:“敢問世子殿下,今日入殿怎麼衣著不得體,似乎有礙君瞻,世子這是失禮。”
吳潛聽著的時候注意力放到了趙誦的身上,看到趙誦皂靴上的泥土,忽然間對其印象大打折扣,這濟王世子怎麼這麼不修邊幅,如今可是在朝堂之上。
卻聽到趙誦道:“如今春耕,我商號旗下的佃戶都要種糧,今一早我出城去挨家挨戶發種子,差點就回不來,回來之後見到內侍催促進宮,來不及換,這才著了這鞋子入宮。”
那官員聽罷後神色才稍微好了些。
此時吳潛想著若是濟王上位,那可能也不是一件壞事,國有正統,才是王道,更何況還有寧宗皇帝的遺詔。
於是道:“既然有先帝遺詔,那就按照先帝遺詔來。”見到吳潛沒有異論,趙昀很是失望。
吳潛一黨聽吳潛這麼,也就不多言了。
隨即在賈似道的拱手之下,臣子們都朝著趙昀朝拜。
“臣謹遵陛下旨意。”
趙昀知道他大勢已去,神情落寞,就再也掀不起風浪了。
趙竑按照劇本道:“濟皇兄,朕要將皇位還給你!”
趙竑也推辭道:“陛下不可啊,陛下當得好好的,何至於此?”
一連三遍之後,趙竑才拱手接受。
在朝臣的朝拜之後,趙昀落寞離場,朝著大慶殿外走去。
......
二月初一日,大慶殿殿外。
今的登基大典一切從簡。
隻見趙竑穿著宋朝特有的大禮服,在大慶殿上正式登基,接受朝臣以及外國使臣的朝拜。
隻見丹陛之下的百官與外國使臣山呼萬歲,齊齊朝著趙竑拱手賀禮。
趙竑一臉高興,接著麵色便威嚴起來,看了看邊上的趙昀,眼睛裏不出來的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