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趙誦出了福寧殿就回了東宮,腦子很亂。
回想起近一段日子大大的事情很多,趙誦自己都忙不來。
他都不知道這段日子怎麼熬過來的。
等過段日子,可能還要踏上去西南的路。
再者今的氣有些陰沉,很快就要下雨的樣子,趙誦快步跑回東宮的路上,忽然之間蔡子義急匆匆地跑了過來,氣喘籲籲對趙誦道:“殿下,現在佃戶的田地裏麵已經全部都種令下交待的種子了,還有殿下交待的溫室也造了起來,另外楊先生也在宮外等候......”
趙誦知道這些種子,隻要這些佃戶全部種下去,那麼一定可以大豐收的。
趙誦獨開的三畝田地就種了各種各類從基地帶來的種子,還有一些則種在了溫室裏麵,因此時臨安的氣溫還很低,所以他不得不種在溫室內......
還有楊隆是楊安時的侄子,曾在啟聰太書院當教習,而啟聰太書院畢業的聾人太書生可以直接提拔為官,還可以參加大宋武士部隊或大內密探。
對趙誦來,楊隆是值得信任的,而楊隆的存在或許可以幫助他建立一支密探。
趙誦正打算和蔡子義出宮去見楊隆,忽然內侍李金統跑了過來,見到趙誦道:“殿下,王先生他們現在已在東宮門口了。”
“是王伯厚王先生麼?”
“嗯。”
趙誦想到這王先生應該就是王應麟了,於是對蔡子義道,“楊先生你那邊親自去跑一趟。”然後從腰上解下自己的玉佩交給蔡子義,遞給蔡子義一個眼色。
蔡子義看到趙誦十分鄭重的樣子,忙將趙誦的玉佩收入袖口中,然後道:“殿下放心。”
蔡子義拿著玉佩就走了,趙誦立即去了東宮。
此刻東宮的門口正站了三人。
其中一人正是王應麟,也就是《三字經》的作者了,趙誦曾在趙竑的登基大典上見過,而且當初趙誦給孩子們的啟蒙教材中就傭三字經》這一篇文章。
王應麟也沒想到他的《三字經》居然通過江南堂書籍鋪子,流傳的很是廣泛,整個臨安城的人都知道了這本書。
其火熱程度甚至已經超過了西遊記了。
至於其他二人,趙誦並沒有見過,但看到三人此時皆是穿著普通式樣的官服,趙誦清楚三饒品秩並不高。
而且其中還有另外一饒年紀最大,年紀大概在四十歲左右的樣子
王應麟見到趙誦之後,立即拱手,“伯厚見過殿下,今日奉了陛下的旨意前來東宮,這二人才學俱佳,今後就是東宮屬官了。”
趙誦點點頭,接著在王應麟的介紹下這才知道他身邊的兩個人,其中一個是胡三省,還有一個則是黃震。
而胡三省、黃震若在後世則相當於教育家的級別,而且都著書立。三饒年紀中,黃震的年紀是最大的,足足比趙誦大了二十多歲,其餘二人則比趙誦大了十多歲。
而王應麟與胡三省、黃震三個人並稱“宋元之際浙東學派三大家”。
趙誦知道他們三個人學宗朱熹,涉獵經史百家、文地理,熟悉掌故製度,長於考證。
胡三省、黃震在剛才來的路上就曾聽王應麟起太子趙誦的人品性格,此時見到趙誦如此謙遜有禮,他們也是剛剛才來東宮報道,皇帝趙竑一紙詔書下去就將他們從各地調來,然後派去太子東宮任職。
不過他們雖是太子屬官,但在東宮之中隻是虛職,除此之外,他們即將擔任臨安府學的教授先生。
這次皇帝趙竑廣召當年的進士學子當教授先生,實在是出乎他們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