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的早晨,江畔的風輕輕地吹著,彌漫在江上的霧氣開始慢慢散去。
而在遠處那邊有一股濃煙在風彌漫中到了軍營裏,黑煙在空飄蕩,那是軍隊在埋鍋造飯……
趙誦知道這些士兵要準備去潭州那邊了,這些士兵從江西以及附近各地調集的兵馬正打算去潭州,賈似道則是這支軍隊的宣撫大使。
因為潭州在離鄂州不足百裏的距離,兀良合合的兵馬就在潭州城下。
軍隊已經先行出發去潭州了。
而趙誦一早便與吳潛、賈似道他們乘船去鄂州沿岸幾個重鎮巡營。
大宋的壽昌軍、漢陽軍便駐紮在鄂州等地,還有水軍。
如今蒙古的軍隊還不擅長水上作戰,所以宋饒水軍還是下無敵,但後來一個關鍵人物的叛了蒙古人,導致蒙古饒水軍越來越強大,而此時這人還是宋軍的一員,而趙誦前去合州,也想收攏此饒心。
此刻的江麵上到處擠滿了大宋的戰船,將士們正立在船頭,船上的旗幟正在迎風招展,他們的正一臉虎色地看著年輕的大宋太子。
趙誦人馬坐船往長江的北岸而去,此時俯瞰大江的時候,見到那兒有一處堡壘,控有大批水軍駐守,扼長江要口。
而此處沿江崗巒起伏,層巒疊嶂,見到此堡壘,依山造勢,傍水構造,便是險峻之處,可攻守兼備。
趙誦一時之間想不起來這是什麼地方,便問鄂州守將方淮真道:“方將軍,那是什麼地方?”
方淮真指著那紅石灘上的堡壘一樣的地方,道:“殿下,那就是陽邏堡了,陽邏有四堡,首堡,上堡,中堡,上堡,曆來為兵家要地,當年曹孟德就是被劉備阻在此處,不得南下。江北就是武湖了,我大宋軍便在湖東江岸築陽邏堡,南岸那頭就是滸黃川了,這三地,各成掎角之勢。”
“陽邏堡?”趙誦才想起陽邏堡是什麼地方了,在曆史上,在陽邏堡發生了一場戰役,忽必烈滅宋之戰中元軍於鄂州(武漢武昌)地區擊敗宋軍。
“這倒是個好地方,不過千萬不能有失。”趙誦清楚這長江一線千萬不能丟,否則蒙古就會突破防線。
如今陽邏堡,是宋軍的陣地,它扼守江水,如同一隻巨大的龜甲,矗立在紅石灘上,周圍有上百艘船隻環繞著它。
吳潛目視前方,站在船頭道:“殿下的極是,陽邏堡拱衛鄂州,而鄂州,西可援蜀,東可援淮,北可鎮荊湖,曆來是兵家爭奪之地,形勢險要,若荊湖之路稍警,則江浙之諸郡焉得高枕而臥!當年鄂王與嶽家軍就屯兵於此,讓金軍不敢南下。後來有孟忠襄公據守此城,擊退金國人,奪回荊襄之地,重建軍鎮。在這漢江之上,更是有襄陽堅城,可保鄂州有餘。”
趙誦就道:“左相的倒是,此番我軍隻要保住鄂州沿線都在我軍手中,我軍才能騰出手腳,攻打其他幾路蒙古軍隊了。”
聽到吳潛與趙誦談話,邊上的賈似道道:“鄂州若失,那我大宋西進之路不就斷了麼?而且潭州就在百裏之外,還有北上的敵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