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
此時趙誦一行饒水軍已經駛出了萬州的地界,此時已經到達了忠州。
隻見忠州低山起伏,溪河縱橫交錯,忠州這座城池與其他山城一樣都在水邊上,也是一座防守兼備的城池。
趙誦他們正要登上忠州碼頭,忽然一艘船從上遊溯流而下。
這艘船並不大,而是一艘船,在順水下行駛特快,他們暫時還不清楚船中之人是誰。
軍中便開始警惕起來,待見到那艘船上的人是宋軍將士的時候,便讓船隻靠近。
此人並不是黑炭軍的人,也不是向士壁的人。
而是夔州路的將領,名叫上官夔。
趙誦隻是覺得上官夔這個名字很熟,但是一時半會兒也想不起來。
趙誦之後便從上官夔的軍報中得知呂文德的軍隊在涪州的山穀中斬殺了楊大淵一事。
楊大淵是何等人趙誦自然清楚,不過他也沒想到楊大淵會這麼快從曆史舞台上謝幕。
趙誦暫時還不清楚那一夜的晚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楊大淵又是怎麼死的,然後楊大淵之死對蒙古軍造成了什麼影響?
不過楊大淵之死極大地舞了宋軍將士的士氣,這倒是好事。
趙誦也越發希望軍隊能立即開赴涪州。
上官夔離去之後便去了萬州,他身邊的則是去臨安傳送軍報的兩個士兵。
趙誦看這兩個士兵的時候,忽然覺得他們有些不對勁,但不知道是不是感覺出了差錯。
趙誦沒去看他們,而是和吳潛他們在忠州皇華城下了船隻。
碼頭上站著的是宋軍的士兵,不過並沒有見過忠州的知州與守將。
隔了一會兒才見到知州與守將他們都來迎接了。
吳潛有些嗤鼻,畢竟趙誦是大宋的太子,儲君。如今忠州地界的官員將領見駕有些遲,實在是不符合為人臣子的綱常,所以他對忠州官員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
見到了忠州的守將馬堃,然後還有一些將領的名字也很熟悉,後來才猛然想起上官夔是何人。
不禁對這些川中守將有些好福
但是卻沒有見過知州,後來才在旁饒提醒下知道知州在年前已經病逝,而此刻擔任知州的則是馬堃。
忠州知州兼守將馬堃是一個中年人,相貌有些瘦削,衣衫有些舊,而且衣服上也都是泥點子,見到趙誦以及身後的宋軍水軍之後便涕淚橫流。
“末將見過太子殿下。”
吳潛質問道:“你等為何現在才來?”
“殿下,前段時間一直下雨,皇華城部分城牆塌了,這幾日末將趁著氣大好,就讓百姓趕工修複城牆了。”
趙誦並沒有怪馬堃,而是道:“自入了蜀中,我親眼見到這邊的情況有些淒慘,川人打戰全靠頑強的意誌與山地的優勢苦苦支撐著,若不是如此,川中早就淪陷了。”
趙誦清楚如今合州、涪州都在打戰,川中的大部分輜重都調派到了前線,而忠州算是前線。而且由於這些年蒙古一直侵擾川中,川中一直都在打戰,男丁都上了前線,死傷無數,家裏隻剩下了孤寡老人、婦女、兒童。
接著趙誦問道:“現在城內怎麼樣了,城牆修複地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