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杜子如回了鄂州以來,每日都在記錄竇默醫書中的內容。
趙誦則遣了醫官對醫書中的內容進行查驗與校正,發現醫書裏麵的方子對一些疑難雜症來說都特別有用,再有竇默對於針灸的施針方式也與其他醫學大家的不一樣,於是趙誦便讓其他士子多抄錄了幾份,再將完整的醫書送去臨安胡太醫、謝方那兒。
希望竇默的醫術對胡太醫、謝方他們有所幫助。
不過趙誦那邊也有竇默的一些醫書,不知道竇默現在的醫書與他在基地得到的那幾本是否內容一致。
杜子如寫完醫書發現趙誦對他並沒有任何斥責,反而留他為己用。
杜子如雖年紀隻有十三歲,但還是察覺到了這點,經過這幾日的相處之後他發現太子殿下身邊的每個人都很和善,比如吳潛、文天祥、陸秀夫、陸傳義、李懷恩等,但杜子如心裏頭還是對殺韃子耿耿於懷,畢竟父母長輩死於韃子手中。
後來他又知道忽必烈沒有死的消息,反而恨自己當時為何不用厲害一點的毒藥呢?
否則的話,現在可以改變宋軍的頹勢。
但杜子如畢竟是孩子,他不清楚趙誦的用意。
......
那邊黃陂的戰事已處於膠著之態,忽必烈一直都在後方休養生息,劉秉忠等人並沒有出戰,也沒有班師回朝。
在這段膠著的日子裏,呂文德也趁機休整大軍,每天加固黃陂的城防,另外則進行操練。
羅大虎的水軍也每日在武湖與長江水麵上搖曳,一麵加強水麵上的防禦,一麵加強操練,順便探查黃陂韃子營地的情況,不過羅大虎發現韃子那邊安靜的很,但後來羅大虎發現對方派人去北方調兵遣將去了。
羅大虎警惕起來,一麵繼續練兵探查消息,一麵將消息告訴給鄂州的趙誦他們。
至於向士壁以及其他各軍將領,則一直都在努力消滅南方殘餘的蒙古軍隊,偶爾會有斬殺韃子首級的捷報傳來,南方的幾個州縣淪陷的國土也開始陸續被收複,隻是目前而言暫時沒有兀良合台的消息,這個霍亂大宋南方的一代將領的消息似乎就這樣石沉大海了,也不知道他們具體的定位在哪裏。
隻是南方經過這場戰爭後,田地荒蕪,百姓死傷不少,十室九空。若不是當初趙誦遷移了那麼多的百姓去泉州以及台灣府,現在恐怕情況更加糟糕,趙誦在得知軍報的時候,心裏頭很是沉重,所以他發誓等鄂州之戰結束之後,盡快回遷百姓,發布養民的政策,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至於黃州那邊,劉整依舊駐紮黃州城,賈似道每日都寫了軍防民情報告,趙誦這邊每天都能收到一大摞。
吳潛也是看的頭疼,賈似道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奏章邸報也都寫的太過詳細,連街頭百姓鬥毆以及百姓的吃喝拉撒都寫了上去,不知道的還以為賈大官人心細如塵,治國很上到,實際上這也是賈似道自保的手段。
吳潛一想到臨安官家的龍案上是否也會和鄂州府衙的案台一樣,官家看了後會不會也會頭疼地厲害,吳潛這樣一想,不禁有些搖頭,但是邊上的趙誦卻不這樣想。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求生**,特別是當把柄被人握著的時候,他的求生**就特別大,別以為趙誦身處鄂州,但大宋國內發生的事情他基本上都可以通過飛雀那邊了解一些,邊防的情況也大致能了解一二。
趙誦這時候拿著賈似道寫的一份改革心得,他知道未來賈似道就打算這麼做,當然一方麵是撈取政治資本,另一方麵也是為了讓自己名傳後世:“這賈似道還說他要改革,行打算法與公田法,將田地從私人手中慢慢收歸朝廷,還要將無主之地進行複耕,不知道左相公對此事是如何看的?我朝如今田地大多數都集中在那些豪紳手中啊!”
“好是好,但會引起那些士大夫豪紳之輩的仇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自古以來土地乃國之大事,切不可隨意操刀,否則死的就是自己了,這賈似道是嫌自己活得太長久了,還是腦子瓦特了,當年謝方叔也曾向那位上諫過,說要從豪強權勢家族手中收歸田地,並限製私人所占田地,但後來還是失效了。這些好的膏腴之地,可都是產糧的大地,每年光是收租就有好幾百萬石糧食,而這些糧食可以養活好些人啊!再加上打仗,很多百姓逃荒之後,田地都荒廢了,實在可惜。等戰爭結束後,我提議將這些無主之地全分給百姓,這樣增加我大宋國庫稅收,使得國庫不空虛!”
“不過賈師臣這一套法子不合適。”吳潛提出了他的看法,畢竟他這些年也經曆了朝廷中不少,雖然很多士大夫想要改革,大部分改革者還存有私心,但他們都看出了大宋國內的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