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蒙古人正式拔營從北邊出發。
北邊營地的號角在陰沉沉的天氣中漸漸吹響了,嗚咽的號角聲發出一陣悲愴的聲音。
前鋒軍以董文炳為主,董文炳的前方是旗手,左右各有兩隻大鼓,大鼓位於移動的高台上,高台上方則有兩個鼓手,當前鋒軍移動時便開始徐徐敲鼓。
鼓聲大燥,三千輕騎兵各一千在前軍的前、左、右側,呈一個三角形的包圍狀態,前麵的騎兵快速探路,後麵則是一排衝車,衝車上放滿了弓弩,衝車後麵就是炮車了,炮車也就是火器一類……衝車、炮車中間以及兩側則是樸刀手,樸刀手後麵則是盾牌手,盾牌手之後則是一隊步軍。
正中央對準城門的則是三輛攻城錘,攻城錘左右各有盾牌手、弓弩手、弓箭手以及重甲步兵護衛著。
攻城錘後麵,則是前軍陣旗,位於正中央,之後則是搬運雲梯、樓車的步兵。
雲梯、樓車的周圍則圍滿了盾牌手、弓弩手、弓箭手。
中軍以張柔為主,張柔在大魚鱗陣最中央,張柔中間則有一隻軍鼓,張柔四周則都是他的親衛將領,守護中軍的張柔,張弘略、張弘範也在其中。
此時此刻隻見大魚鱗陣在張柔的指揮下慢慢向前推進,不過速度並不快,因為張柔要等前方的董文炳登上城門了,才開始變化陣型。
中軍,隻見樸刀兵在前,弓箭手次後,之後就是一萬五千輕騎兵。
重甲步兵分列四周,圍繞中央的張柔部以及將軍衛隊,長刀兵則在後方,分列左右兩側,長刀兵的中央則是蒙古人的中軍旗手。
之後弓箭手、長槍兵壓後,最後方則是大盾兵了,大盾兵就像是烏龜殼一樣將之團團圍住,以保證前方弓箭手、長槍兵的安全。
蒙古人的陣型就好比魚鱗一般細致緊密。
後方軍隊則以劉秉忠為主,隻見劉秉忠站在高台之上,劉秉忠左右則是大鼓,各有兩名鼓手在敲鼓。後方軍中此刻已經有四座高台被推入後軍之中,這是以投石機等遠射程攻城器械為主。
劉秉忠知道大魚鱗陣有一個缺點,就是陣法的後麵是最薄弱的,若是敵方發現了這個薄弱部位,就可以直接率騎兵突破張柔的後方,所以為了以防萬一,他派了兩支偵察騎兵,由專門的將官指揮,負責向本軍傳遞情報。
蒙古人剛一出現在望遠鏡的視野中,黃陂城牆上的鼓聲與號角聲一齊地發出聲音,頓時城門上鼓聲大燥。
宋人所有的弓弩手、弓箭手都已經站在城門垛口上準備起來。
城牆上投石機、回回炮、炮車手以及操作紅衣大炮的炮手已經開始舉著火把,另有一個士兵則眼睛注視邊上的炮彈筐子,準備填彈運送。
趙誦見到城門位置還有空缺,立即命人立即將其他紅衣大炮推上城門上。
很快紅衣大炮被推在了炮台位置。
邊上的將官舉著望遠鏡在計算著敵軍進入射程範圍,緊張著呼吸凝視著望遠鏡中的視野,忽然他看見了遠處的韃子軍隊出現在射程中。
此刻將官立即舉起軍旗,隻見城門上操作回回炮、投石機的炮手開始填放石塊、燃燒的火球。
而在左右士兵的操作下,石塊、火球等物朝韃子前軍飛去。
前方的蒙古士兵則漸漸掃除拒馬等物,繼續前進。
隱藏的鐵蒺藜讓蒙古的戰馬直接痛苦不堪地飛奔起來,拋棄馬上的士兵。
瘋狂亂跑的戰馬衝到了邊上的盾牌兵,砸碎了幾個士兵的肋骨和腿骨。
前行的士兵一不小心碰到鐵蒺藜,發出痛苦不堪的慘叫,丟下了幾具屍體,後方的步兵則拿著排除鐵蒺藜的牌子在排除中……
董文炳正打算發布攻城的命令,讓旗手舉旗,鼓手三擊鼓的時候,忽然就看到漫天石塊、火球以及炸藥飛快朝他們撞擊而來。
盾兵快速舉盾,將董文炳護在盾牌下。
然而這些石塊火球等物,很快就在前軍炸開了一道口子,倒下的士兵見到身邊的士兵死去後,雖然慌亂,但很快他們就將空缺填補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