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高築城、廣積糧、緩北伐(1 / 2)

趙竑這幾日也懶得去見劉秉忠他們,將之晾在一頭,大宋朝廷現在要處理的國政有不少,戰爭一畢,最要緊的就是快速恢複生產,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雖然眼下鄂州恢複的還算不錯,但也僅僅是開頭而已,大宋國內其他地方的情況還是非常糟糕,天災**不斷,還要受到外敵的入侵,一片慘淡,趙竑眉頭緊皺的正在翻閱各地上奏的奏折,總的來說今年的情況還不是很好。

兩淮之地這次戰爭受到的創傷最小,因為趙誦遷移了不少兩淮之地的百姓,還有北方益都李璮的配合。

西麵,川蜀那邊收複失地最多,但人口卻減了七成,那邊遷移人口、恢複生產是最迫在眉睫的。

南方去靜江府就任的李曾伯今日上午的時候遣快馬來奏,向朝廷上奏削減兩廣當地今年的賦稅,趙竑感歎兩廣雖平定,好在兀良合台一部從內部瓦解了,大理這時候又趁著蒙古國戰敗,高泰和集結國內的舊勢力扶立大理段氏後人又重新複國了。

但兀良合台縱橫南方大半個省份的破壞力還是挺大的,南方大部分地區的經濟受到了重創,需要幾年才能恢複過來。

趙竑拿不定主意,畢竟此事幹係重大,朝廷還需要賦稅去應付各地,於是左思右想之後,便喚來趙誦、吳潛、賈似道等人來議論此事。

眾人各抒已見,言陳削減稅收的利弊,最後才達成一致,削減了兩廣至少一半的賦稅,降低一些品項的稅率,在兩廣又增設市舶司,收取商業稅。

“陛下不必著急,根據風聲來的消息,北方的情況也不是很好,現在忽必烈等人差不多到汴梁了。”

趙竑若有所思,喃喃道:“汴梁,汴梁,當年可是我朝國都,如今卻在敵國手中,我們要何時北伐收複中原宋室。”

趙誦道:“陛下不必著急,如今我們要做的就是高築城、廣積糧、緩北伐!”

吳潛拍手道:“好個高築城、廣積糧、緩北伐!”

……

此時北方忽必烈等人已過了汝州,朝北而去,一路上還是見到有不少饑民的,今年各地的糧食產量還是不行,各地的漢世侯雖然臣服大蒙古國,但暗中私養的兵力還是不少,其中最讓忽必烈頭疼的就是李璮。

李璮坐擁益都,麾下蓄了不少的私軍,又將海州據為已有,納入麾下,在海州又開了榷場,宋蒙榷場的地下收益都入了他的私囊之中,並且還有

嶽父兼軍事王文統的傾囊相助,一時間兵強馬壯、風光無兩。

忽必烈甚至懶得懷疑,直接肯定李璮私下定與宋國有染,否則李璮早就出兵攻占兩淮之地了。

如李璮這樣的漢世侯還有不少,但像李璮這麼明目張膽,十分放肆的還真的少見。

讓忽必烈生氣的是李璮雖如此行徑,卻沒有反。

忽必烈也找不到李璮的茬。

於是問邊上的阿合馬,阿合馬見忽必烈問他,便知道忽必烈擔心的是什麼。

“殿下,李璮必反,但現在卻沒有反,可能是在等待時機!”

忽必烈覺得阿合馬說的有道理,雖然阿合馬現不過是一個奴仆,但還是有些才幹的。

“你認為的時機是在什麼時候?”

“等王廷那些人與宗王戰成一團的時候,那時候李璮就會出兵。”

忽必烈點點頭,“好一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啊,我還是低估了李璮,此賊若反,北地還真的騰不出手來對付宋國,我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南下了。”

“所以現在殿下要趕緊登基稱帝。”

忽必烈苦笑起來:“你以為稱帝這麼容易?現在北地的人都知道我是司馬昭之心。”

“話雖這麼說,可殿下天命所歸,是成吉思汗的子孫,將來必能一統天下,創立萬世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