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帝巡廣州、胡穎上任、分東莞界(1 / 2)

趙竑對李曾伯道:“廣州現在要造糧倉,你要多造一些,以備將來不時之需!”

李曾伯仔細聆聽趙竑說的,他自然明白趙竑的用意。

朝廷這是要加強西南邊境的統治。

他之前雖然也在廣州城內建造了一些糧倉,但現在他覺得按照趙竑的要求遠遠不夠,大宋未來必然要解決內憂外患,於是便牢記心中。

趙竑又問了其他農業上的情況。

李曾伯一一對答,不過趙竑還是決定親自去看看。

當天下午趙竑一行人浩浩蕩蕩出城去水田那邊。

此處位於白雲山,有一大片的水田。

縱橫的田野一直從廣州城延伸到遠處的越秀山。

水田裏,廣州官府正帶頭帶著百姓們收割稻穀,大部分田地都隻剩下稻的一個根部了,此時此刻拉牛的犁車在田野裏耕著,將根部全部翻了起來,後麵的百姓將這些根部全都拔了起來,還有些百姓正在往水田裏拋灑稻種,後麵翻起的犁車將種子給蓋住,於是趙竑就見到整片水田到處都是忙碌的百姓。

在勞動中他們相互配合,展現著一種和諧的氣息。

按照李曾伯說的,此時天氣更加熱了,降水也開始多了起來,他們要開始準備第二季水稻的耕種。

在離水田很遠的地方,趙竑看到一些百姓正在挖渠,就問李曾伯:“那些水道是做什麼用的?我看好像不是灌溉水稻的吧。”

李曾伯介紹道:“官家,這些是專門用作城內百姓的飲水,廣州靠海,鹹水居多,百姓喝了鹹水容易生病,所以我們就從白雲山這邊挖了一條水道,現在水道還在建造,差不多要還要等三個月才能建造完成,現在城裏的水隻能先用蘇東坡那時候的竹管了。”

“原來是蘇東坡那時候的,我聽說那也太舊了,水量太少了。”

趙竑等人接著就去看山坡上種植的作物了。

山坡這邊都是一些生地,是廣州府專門開荒出來種植的。

從去年開始這裏就開始種植土豆番薯等新型作物,雖然去年也收獲了一批,但數量還是太少,因此去年的一批全部都留了種子,留作今年種植用。

為了廣泛種植,廣州官府這邊也是打算看看今年這些作物的產量怎麼樣,在去年的基礎上又在山坡上開了不少地,全都種了這些。

遠遠的趙竑就聞到一股糞肥飄香的味道。

“倉廩足,天下才能足!”趙竑巡視天下很多地方,得出了這個結論來。

第三天的時候,趙竑去了市舶司那邊。

此處位於珠江北岸的海仙樓。

趙竑來到海仙樓上,望見大小商船停靠在港口邊上,它們正等待抽解、征稅。

官吏們正在對來往的商船進行發放憑證、迎送蕃舶和管理外商等。

趙竑清楚廣州,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港口。

廣州從唐朝開元年間開始之際,就在設立了市舶使,一開始的時候叫市舶使,後來在宋朝時期演變成為市舶司,如今下來也有好幾百年的曆史了。

一個廣州市舶司的收入差不多就占了朝廷收入的十分之一,趙竑對此非常重視,更何況位於大宋最南方邊疆,這裏與其他國家的對外貿易十分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