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很快,今天是第二年的第一天(1261年),萬象年號正式改為乾元元年。
改元之後,臨安朝廷開始發新錢,通過一係列手段穩定物價。
雖說乾元是唐肅宗曾使用過的年號,但趙誦一點兒也不介意。
他介意的是新政,如今新政隻實行了一小部分,接下來還有更重要的路要走,去年主要解決的是財政上的問題,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各地工商業高度發展起來,海運也繁榮起來,但為了擴建城池,營建工程,財政投入了不少。
萬象年的財政收入雖然不高,但比宋理宗時期要高。
不過趙誦並不滿意,除了財政之外,其他問題還是客觀存在的。
總體來說還是“三冗”問題以及三冗造成的積貧積弱局麵。
三冗也就是冗員、冗兵、冗費。
在新年大朝會上趙誦就和大臣們探討這三冗問題。
聽說皇帝要和他們討論三冗,朝臣們覺得這個話題太久遠了,畢竟這個問題困擾了大宋幾百年。
大朝會上,首先談論的便是冗官問題。
朝廷冗官主要是厚養官員,符合太祖立國“文人與士大夫共同治理天下”的理念政,但因為官員太多,機構比較臃腫,雜七雜八的官吏一大堆,因此朝廷每年都要支付一大批的俸祿。
趙誦也清楚宋代官員的俸祿不僅僅是發錢,除此外有以物抵錢,譬如茶葉、鹽、帛、碳、酒等實物,而實物價格會隨物價而變動。
其實對於發東西來說趙誦是支持的,到時候可以給官員一些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生活必需品。
但是涉及到冗官上,朝廷到時候必定會裁撤一部分官員,但若是要裁撤就必須穩步進行,不能讓朝局動蕩。
趙誦其實已經想出了法子,隻是他要問問看這些官員的意見。
於是大朝會上趙誦對他們說:“如今朝廷的官員太多了,我大宋分設官職,以製衡與鞏固政權,除外朝廷還有恩蔭製,而憑借恩蔭製度為官者,多為不學無術之人!不知諸位對此有何感想?”
朝臣的目光全部轉向皇帝趙誦,皇帝這句話說的他們都有些心情不好了,就好像一把刀插在他們心髒位置。
隻要一提這個,他們的臉色顯得有些不自然了,因為涉及到他們的切身利益。
吳潛知道皇帝銳意改革,今後必將涉及於此,於是撕開了這道遮羞布:“陛下所言極是,如今京僚多於胥徒,朝臣多於州縣,確實不是一件好事!長此以往必將拖累國家!”
趙誦佩服吳潛的直言,吳潛說完後賈似道的臉色就越發難看了。
“三冗,你們可放心來說說,不必瞻前顧後。王安石變法的時候就曾討論過這些個問題,沒想到過了幾百年問題依舊如此。”
朝臣之中大部分為宋國官員,隻有劉秉忠、竇默他們是降臣。
“三冗處置不好就會引起朝政動蕩!”劉秉忠有些震驚,若處置不好,官僚之間的矛盾就會加劇。
“正是。所以請諸位議議!”
“陛下心中應該想到法子了罷。”這個話題確實有些沉重,所以他們直接要皇帝的答案。
“哈哈。”趙誦就與吳潛、劉秉忠等大臣談論了他的想法。
“我打算合並兩浙路,在兩浙路先推行新政!具體的還需要與諸位商議。既然要合並,那這第一步就是官員的任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