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兩國結盟中的真假(1 / 2)

感謝諸位支持!

……

史天澤拱手說:“陛下,臣以為此事稍後再議,宋使遠道而來,不如先下去歇息。”

忽必烈看著史天澤:“就依史老將軍的意思。”

“此事事關兩國結盟,還請大汗早日告知臣下。”

劉平知道忽必烈會在土地問題上糾結、憤怒,這一點是個正常人都明白的道理。

“臣就先下去了。”

於是劉平告退,他在開平城內可是還有其他的任務的。

散朝之後,忽必烈與諸位大臣在議事堂內討論關於盟約之事。

張柔說:“此番宋使北上,來的可真是時候啊,陛下不覺得有蹊蹺麼?”

“蹊蹺,自然有,姚相的書信都沒收到,這宋人就直奔開平了。”

“可能是姚相那邊太忙了的緣故。”

“算了,此事就不討論了。”

忽必烈立馬將話題拉回正題上來,他繼續問站著的眾人。

“宋國要互市,諸位怎麼看?”

張柔率先說:“陛下,兩國互市,可以將我國的皮革、牛羊換到宋國,再從宋國換食鹽、鐵器、絲綢,布匹等,為朝廷提供巨額收入,解決軍費之需,此事百利而無一害,陛下若要施行內政,就必須先穩定漢地。”

忽必烈明白蒙宋兩國互市的意義,聽了眾人解釋之後,他也明白兩國互市對蒙古來說有著巨大的收獲,於是就說:“兩國互市就這麼定了,至於要交易什麼,這個日後慢慢說。”

接著忽必烈與張柔他們討論租借港口的問題。

宋國要租借登州港口這個提議實在有些超前,在史書記載中也是史無前例。

李興說:“宋人若要租借登州港口,就必須先繳納一些錢糧布匹,陛下派朝中大臣去港口監督就可以。”

張布說:“不過我覺得九十九年會不會太長了,可以縮短至十年。”

史天澤自信滿滿說道:“時間不是問題,而且登州現在李璮手中,我們可以從宋國那裏收到好處,何樂而無為呢?再說我大蒙古國兵強馬壯,為何懼怕宋人呢。”

“老將軍說的沒錯,我們切莫妄自菲薄。”

“去年那一仗諸位還記得麼?”

“去年隻是意外,宋國隻是僥幸勝了。”

“一時的失利不算什麼,勝敗乃兵家常事,不是麼?”

“……”

忽必烈聽了臉色有些微微顫抖,他不希望在朝堂上聽到這種言論,即便去年失敗了又如何,他現在已經吸取了教訓。

而且這種事情心裏知道了就行,又何必說出來呢。

這不是擾亂人心麼?

忽必烈為了振奮、激勵他的文臣武將,於是意氣風發說:“我大蒙古國乃成吉思汗所創,經過西征南征才到達如今的地步,我大蒙古國仍舊驍勇善戰的,等朕戰勝阿裏不哥,奪回漠北王廷,朕就安排南征事宜,諸位也要牢記前事。”

“陛下說的沒錯!”

張柔他們想起了往事。

當年蒙古不過就是漠北的一個小小的部落而已,如今成為了龐然大物。

去年南征,他們金蓮川的謀臣本就不太同意。

因為時間太倉促了,而且漢地這邊還需要推行一係列的新政,比如人才的招攬、百姓的安定、開墾土地種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