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之地,自古以來便有府之國的美稱,更有少不入川的忠告。蜀地多山,地勢險要,加之遠離中原,很少被戰事波及,也有不少上古傳的奇人方士,在戰火紛飛之時選擇前往蜀地避世。
這蜀地不單有名震武林的蜀山劍派,更有唐門,隱墨宗等隱士宗門。
詩仙李白本在長安做玄宗的禦用文人,後來厭惡了官場的爾虞我詐,整日和賀知章等人飲酒作詩,遊山玩水,子呼來不上船,而後被玄宗疏遠,加上李林甫高力士等人的讒言,最終將他流放出京,李太白最終選擇退隱歸蜀,來到了劍閣山上,修了一座劍閣觀,繼續道家的修行。
蜀地劍閣山劍閣觀
蜀道難,難於上青。
這劍閣觀建在劍閣山的頂部,地勢高聳,雲霧繚繞,似是在仙境一般。
道觀的建築格局很簡單,道觀坐北朝南,從南門進入,映入眼簾的便是道觀主殿老君殿,另外兩側供奉的則是元始尊和靈寶尊,西側是書房,東側是客房,道觀中央是一尊香爐,道觀的東南角是一片梅花樁。
李太白此時正站在觀門前,朝著東方,下山的路觀望。
太白一生瀟灑浪漫,此時雖然已經接近半百,但仍然神采奕奕,一襲白衣,一把長劍,加上腰間的酒葫,雖然簡約,但顯得格外的有魅力。
他的好友賀知章稱讚他為謫仙人,好友杜甫則稱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他那千金散去還複來的豪邁性格,讓他在京城時結交了不少摯友,其中,千牛衛大將軍秦玉龍也是其中之一,現在,他正在等待的便是時有過一麵之緣的秦玉龍之子,秦義。
“蜀道難,難於上青。蜀道難,難於上青……”
山下傳來了稚嫩的童聲,不一會一個軍人模樣的男子牽著一個孩童出現在了李太白的麵前。
軍人男子放開了手中的孩童,行拱手禮,“秦明見過李大人!”
孩童又蹦又跳地跑向了李太白的身邊,開心地朝李太白,“李叔叔,好久不見,雖那時隻有六歲,但還是記得您在我們秦府上表演的劍術,太帥了!”
李太白笑著撫摸著秦義的頭,左手擺了擺,對秦明道,“哪裏還有什麼李大人,你就叫我太白就好。對了,秦將軍近來可好。”
秦明眉頭微皺,給李太白使了個眼色。李太白當即明悟,朝道觀中喊道,“青兒快出來,秦義弟弟來了。”
不一會從觀中跑出來一個活潑可愛的丫頭,她也是一襲白衣,個頭比秦義足足高了一個頭。
她的眼角很大,睫毛也很長,來到李太白身後,勾著頭疑惑地朝著秦義眨了眨眼睛,“爸爸,這是誰啊?”
秦義見這個姐姐有些好看,臉刷地一下紅了,害羞地,“姐姐好,我叫秦義。”
李太白摸了摸青兒的腦袋,又摸了摸秦義的腦袋,笑道,“青兒,這個是你秦玉龍叔叔的孩子,想必在長安時他還,你不認得也正常。好了,你先帶義兒在觀中走走,我和你秦明叔叔有些話要。”
罷,李太白和秦明一起走到了書房,而青兒則是拉著秦義跑到了梅花樁那邊。
劍閣觀書房
李太白帶著秦明走進了書房,輕輕將門關上,然後左手劍指,右手運氣,口中念念有詞,在書房設下了一層禁製,與外界斷絕了一切聯係。
秦明不禁心中暗歎,“太白兄不但作詩了得,劍術,道法造詣也頗高。”
李太白長歎,“秦明賢弟,你雖未張口,我卻知大概發生了何事。”
秦明附和,“太白兄早已看透了官場上的爾虞我詐,當年雖想像孔明輔佐玄德一樣輔佐玄宗,然而皇帝身邊內有李林甫高力士這些奸臣宦官,外有東平郡王安祿山這種人心腹,最後卻落得個被貶還鄉。而我主秦玉龍將軍卻生的將軍世家,不得不伴君左右,忠心耿耿卻難得聖上信任。”
太白故問,“此次前來京中到底發生了何事?”
秦明神色凝重,“安祿山怕是不出五年就要出手了,而聖上卻被那貴妃楊玉環迷得神魂顛倒,貴妃甚是喜歡她那幹兒子安祿山,聖上也很喜歡那安祿山,不準任何人汙蔑他,但凡安祿山一點不好就會施重刑。我主秦玉龍,前段時間聽前線返京的一個朋友安祿山最近在範陽郡建了一座雄武城,開始屯糧屯兵,可卻謊稱是為了禦敵,聽後色變,一定要去麵聖揭發安祿山,在聖上麵前完,聖上頓時龍顏大怒,是要讓我秦府滿門抄斬,右相楊國忠乃是楊玉環之兄,平日也對那東平郡王有所不滿,極力求情,這才讓聖上暫且不殺我主,是派一名親信去打探情況,如若是誣告安祿山仍然要將秦府滿門抄斬。”
秦明頓了頓,有些哽咽,“我主回府後,備受打擊,想我秦家世代侍奉皇族,卻被如此羞辱,心想那安祿山定不會讓事情敗露,便讓我帶著主來找你避一避,這事千萬不要告訴主,他隻是聽我主讓他來蜀地長長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