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先帝爺纏綿病榻,交代他與德親王二人,日後要匡扶兄長謝臨,興我大梁。不可互相殘殺。
那遺言可是當著朝中不少的大臣麵前說的,如今他敬親王府算計皇後,毀大梁根基,可不就是個不忠不孝之輩嗎?
那日德親王府看樣子是挨了罰,可實際上真正挨罰的人是他敬親王府才對。
一道聖旨,兩個態度。
好叫這文武百官都隻會認為德親王意氣用事而已——至於他敬親王,才是真真正正算計皇後的人。
不然他那個好兄長為何不立刻治罪德親王府——殘害皇嗣乃是大罪,理當重懲。
反而是接了德親王動手傷他的事情,給了他一個警告。
方才那說話的人,就是存心要看他敬親王府的笑話!
忍不住把手重重拍了下桌子,震得酒杯都倒了。
早有宮女上前來收拾,這一幕落在其他官員的眼裏,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目光落在徐初時這個禦史身上。
徐初時被看的十分無奈:一群蠢貨,皇帝都坐在上頭沒有說話,哪裏輪得到他這麼個禦史開口?
徐初時說的沒錯,坐在上頭的明武帝,自然是把他這個皇弟的神態動作盡收眼底。
一旁的顧全喜又倒了杯琥珀酒,明武帝拿起酒杯,一仰頭飲盡。
任何要算計寧娘的,都得付出代價。
敬親王府,既然你不仁,就休怪朕不義!
——
謝明珠看著舞女們的裙擺一層一層的飛速綻開、收合,竟是無聊的發起了呆。
拿著銀箸,謝明珠看著麵前的美味佳肴,突然不知道該吃什麼才好。
坐在自己旁邊的謝翊倒是吃的滿嘴流油,顧不上皇子的形象——今日乃是萬壽節,那些言官也斷斷不會那般的無聊透頂,要拿了這種事說事兒。
宴席上有一道燒的外焦裏嫩的山雞,謝翊很是喜歡吃,不一會兒就吃了一大半。
拿著山雞脖子啃的三皇子,眼光一瞥,正好看見謝明珠的桌子上有一道沒有動的山雞。
於是,冒著被謝明珠揍一頓的風險,三皇子偷偷摸摸的正要伸了手,哪裏知道麵前又端來一盤子。
送菜的人是母後身邊的如夏。
如夏將菜放在謝翊跟前,低低的一笑:
“娘娘命奴婢前來與三皇子送吃的。”
謝翊人雖小,可是不糊塗,哪裏不知道這是自家母後怕自己拿團團的那份,才命人送過來的。
讓如夏下去,謝翊正要撕一隻雞腿下來,那頭太子殿下的聲音就傳了過來:
“三弟這般貪吃,若是吃成個大胖子,小心遭了團團嫌棄。”
謝明珠不喜歡小胖墩兒一樣的人,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當然,就算是要胖,也得是什麼樣的人。
你說這要是個剛剛出生不久的嬰孩,養的白白胖胖的,那就討人喜歡了。
若是個十來歲的人,一身的肥肉在謝明珠麵前搖晃,謝明珠肯定受不了的。
謝明珠這頭正神遊,那廂,歌舞已經不知何時撤了下去,已然換上了戲。
鑼鼓之聲倒是將謝明珠的思緒拉了回來,後者的目光落在那鋪了紅色地毯的高台上。
隻見得那高台上出現一花旦,身形曼妙,一開嗓,便知是極好的名角兒。
說起來這曆年的萬壽節,唱的不都是些《麻姑獻壽》之類的曲子?謝明珠一開始聽著還是挺得勁的,但是聽多了之後就再也提不起勁兒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