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珠現在可不管那些大臣怎麼看她,她覺得自己把這些話說出來之後,心裏頭格外爽快一點。
其實說起來,也不是這些人非要如此,而是曆朝曆代,總有大臣上折子要皇帝廣納後宮的。
說什麼為了皇家的枝繁葉茂。
我呸!
謝明珠心裏頭狠狠地鄙視了這種行為,說白了還不是利益至上。
就像母後,生了三個皇子外加一名公主,還不是照樣有人跳出來指責她這個人皇後媚主嗎?
簡直荒謬!
堂堂一國之母,什麼時候輪的上這群窮措大指手畫腳的?
方才朝堂上的爭吵,靜安國公府以及太子皇兄都沒有開口。
不是他們不想幫,而是幫了之後,那些人估計連外戚幹政這種詞都能說出來。
故而隻能選擇閉嘴。
方才謝明珠突然出現,說了那麼些話,可不就是明明白白的給這些人臉上扇了一巴掌?
當下就有幾個性子急的跳出來,要參謝明珠幹涉朝政之事。
上頭的明武帝當然不可能看著這些人跳出來參他的寶貝女兒一本,正要開口,卻被謝明珠搶先一步。
明明才六歲的女娃,這說起道理來不僅讓人挑不出來錯處,還叫人氣的直跳腳。
真有幾分徐禦史的風範。
眼下她站在那兒,看著那幾名跳出來參她的,道:
“說起來,父皇的後宮裏頭,不過是家事而已。”
“就好比尋常大戶人家的後院一般。”
“就問哪個家主會容忍下頭的人成天拿著他的私事作筏子表忠心?!”
謝明珠說這話的時候,語氣中帶著責問。
倒叫一批臣子齊齊濕了裏衣。
敏和公主這話,分明是要給他們扣個圖謀不軌的罪名啊。
前朝與後宮勾結,乃是帝王家的大忌。
否則也不會有“後宮不得幹政”這一說法了。
他們這些人光顧著彈劾皇後,拿後宮的事情說道,著實有與後宮勾結的嫌疑。
何況,說白了也是明武帝是個明君,斷斷不會為了這種事情就要喊打喊殺的。
要是換了個暴君,指不定就得拖了人下去砍了。
想明白這一點,部分臣子開始低下了頭,盡量縮小存在感。
當今皇後雖然不是武則天,可是他們不想做褚遂良一類的人物。
見自己說的話見效,謝明珠哼笑一聲,聲音不大,倒叫人聽個清楚。
誰也不知道這位敏和公主又要打的什麼主意。
就在這個朝堂的氣氛無比安靜詭異的時候,徐初時知道,該是自己開口的時候了。
於是,他出列,跪下,堂而皇之的說了一堆為臣者的道理。
看著徐初時,明武帝的眼裏多了幾分欣賞。
要是這朝中的人都跟徐家這兩個一樣,是個拎的清的,他也不至於這般煩惱了。
方才團團的那些話很有道理啊。
可是身為帝王,注定了一言一行,都要有所限製。
就連麵對心愛的人,也要有所克製。
想到這裏,明武帝又看了一眼下頭站的筆直的嫡長子謝長熙。
明明知道長熙這個孩子最出色,卻也不能過度袒護。
畢竟那些人,太會挑毛病了。
就在明武帝思考的空擋,徐初時的話已經說完了。
這話落在謝明珠的耳朵裏,後者心裏頭不由得豎起一個大拇指。
薑果然還是老的辣。
方才二舅舅的那些話,看起來是說為臣之道,實際上還不是跟巴掌一樣,狠狠地打在了那些人的臉上。
身為臣子,不體恤百姓,不為帝王分憂,反而在這些細枝末節的小事上動腦筋。
哪裏像個當臣子的模樣?
明武帝回過神,瞧著那些朝臣,一個個的跟霜打了的茄子一樣,焉頭焉腦的。
嘖,要不是覺得這些人還老實,早就被他打發了。
就這樣,一場朝事,就在這樣詭異安靜的氛圍下結束了。
謝明珠是跟著明武帝一起離開的。
一路上,謝明珠都低著個小腦袋,一副做錯了事情的模樣,看得明武帝直樂。
於是,皇帝開始逗自家女兒。
“團團,方才的那股子氣勢呢?”
謝明珠現在就差沒有直接鑽個地縫了。
方才說那些話她自然是無所顧忌,可是等散了朝,跟在自個父皇身邊的時候,謝明珠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