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八章 垂簾(1 / 2)

PS:之前已訂閱過昨日錯誤發布之第一四七八章內容的書友同仁請勿訂閱。

大漢恢複了漢代衛將軍的製度,但是這也隻是一個虛銜,實際上任忠自從在江陵投降大漢之後,就解甲歸田了,不過大漢的軍隊之中還缺少有經驗的老將,所以李藎忱就把他留在了建康府,一個衛將軍的名號雖然大,不過實際上也就是起到軍事高參的作用。

現在蕭摩訶不在、楊素也不在,任忠這個衛將軍就不能再無所事事了。

沈婺華怔了一下,急忙讓宮女去傳令。

這還是陛下北上之後,皇後第一次真正行使監國的權力!

而樂昌看了一眼睡的正香的兒子,搖了搖頭。

坐在皇位上的當然不能是自己。

後宮不得幹政,這樣的根本原則樂昌當然不會去打破,就算是她平時也沒有少瀏覽從中書省呈遞上來的奏章,但是這種潛規則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若是真的擺在明麵上,必然會引起朝堂乃至整個民間的不滿。

現在大漢開始推行書院育人的製度,民間鄉野開始越來越多的參與到了大漢的政治事務之中,每個人都看到了能夠向上奮進的機會,所以他們也更願意在看到朝廷的政策有什麼問題的時候出麵針砭時弊,同時也意味著之後朝廷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會引起朝野之間的紛紛議論。

樂昌作為皇後,母儀天下,更是要在這上麵謹言慎行。

可是如果自己不在,隻是把皇長子放在上麵的話,那豈不是國運最後還是都掌控在下麵的朝臣手中······

有沒有人在皇位上,又有什麼區別?

樂昌秀眉微蹙,自己帶著皇長子坐在皇位上?

是不是也怪怪的?

旁邊的沈婺華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召見群臣是必須的,現在群臣之間或許已經有所交流和聯係,但是也隻是各個小團體之間的聯係,互相之間的態度還在捉摸之中,這很有可能會引起更大的誤會和衝突,這是樂昌應該盡量去避免發生的。可是樂昌無法出麵,這些人在朝堂上會不會鬧出什麼幺蛾子?

“啟稟皇後,陛下八百裏加急。”一名內侍快步走進來。

“陛下行轅到哪裏了?”樂昌急忙問道。

聽到李藎忱的消息,她就像是吃了一顆定心丸一樣。

關鍵時候,還是得聽家裏男人的主意。

沈婺華也急忙起身。

李藎忱這個時候八百裏加急給樂昌文書,所為何事?

“現在已經過了江陵,順江而下,隻要天氣不再驟降,那麼大江沒有冰凍,以五牙大艦之速,十日之內當抵達建康府!”內侍急忙回答,“此是行轅聖旨,請娘娘接旨!”

樂昌和沈婺華急忙行禮接旨。

“按照陛下的意思,”樂昌沉聲說道,“垂簾?”

沈婺華深深吸了一口氣:“皇後敢否?”

樂昌一揮手:“事態緊急,哪裏還有什麼敢和不敢的?”

李藎忱的確給了一個不錯的辦法,垂簾聽政。

曆史上垂簾聽政也並不是慈禧太後首創的,早在先秦,宣太後就曾經聽政,甚至直接主導秦國的統治,但是因為宣太後的名聲褒貶參半,導致後來呂後聽政的時候,為了表示自己代表後宮、隻是聽從建議,垂下了一道簾子表示自己和朝堂、前殿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