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宮內很安靜。
搖籃裏,大漢的皇長子睡得正香,而一個小女孩趴在搖籃旁邊,伸出手在嬰兒的頭上轉了轉,後來又覺得無聊,又轉過來一步一晃的向著門外走去,幾名奶媽忙不迭的跟上,而張麗華已經門口等著,看到晉陵公主跑過來,急忙迎上去:“今天小乖乖想去哪裏?”
晉陵公主呀呀嗚嗚的向外揮了揮手,顯然想表達自己不管去哪裏隻要能出去玩就好的意思,而張麗華早就已經料到,帶著奶媽們“前呼後擁”,好不壯觀。
晉陵公主一走,翠微宮裏算是徹底安靜下來,小皇子在睡覺,其餘的婢女們也不敢開口說話。
茶杯中的水冒著熱氣,樂昌端坐在桌案前,桌案上放著一本《論語》。而沈婺華拿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微笑著說道:“建康府內已經是波瀾起伏,皇後在這裏是不是過於穩重了。”
樂昌翻了一頁書,搖了搖頭:“敵不動,我不動。”
沈婺華怔了一下,詫異的看向《論語》:“我怎麼不記得論語裏麵還有這麼一句。”
“這是陛下說的。”樂昌笑道,“隻是突然想起來了,也沒有說就是孔聖人說的啊。”
沈婺華翻了翻白眼。
這還真的無從反駁。
不過真的什麼動作都不采取麼?
沈婺華不相信:“自從戶部的新政策施行以來,建康府之中多有異議之聲,甚至就連宰輔都曾經幾次傳達下麵的不滿,顯然就算是他個人支持陛下做出這樣的決策,也架不住下麵的壓力。難道樂兒你就一直打算靜觀其變麼?就怕這靜觀其變久了,不知道會不會橫生變故,到時候我們怎麼應對?”
雖然說後宮不得幹政,但是李藎忱把樂昌和沈婺華留在建康府,就是讓她們盯緊了建康府的風向,而宰輔顧野王也不是傻子,所有送往皇帝行轅的奏章,都會抄送一份送到宮中,美名其曰是為了在宮中留存檔案,但是主要目的還是要讓樂昌和沈婺華過目。
而白袍在建康府的力量以及留守建康的侍衛親軍、京城衛軍,也都在樂昌的手中。
大漢長期以來都是實行的邊軍內調的政策來充實侍衛親軍,所以侍衛親軍的統帥幾乎都是邊軍將領,比如現在在建康府的就是出身巴人八部的盧青,盧青出身板楯蠻,手下的巴人將士是巴人八部之中戰鬥力最高的,李藎忱把他們留在建康府而不是帶去北方,就是因為這些人的忠誠和勇武都無話可說。
而且盧青久經戰陣,是巴人之中僅次於杜齊和李迅的名將了,真的發生了什麼意外,當機立斷的本事還是有的。
而且巴人八部和建康府的這些東南士族,當然沒有什麼恩惠,甚至還有仇恨,因為當初巴人八部追隨李藎忱進攻東南的時候,因為驍勇善戰,總是衝殺在前,而在他們對麵阻攔的將領則多數出身於東南士族當中,巴人的死傷自然都可以算在東南世家的頭上。
隻要樂昌一聲令下,盧青絕對會毫不猶豫的對東南士族亮刀子。
另外大江北岸廣陵的漢軍陸師、南岸京口的漢軍水師,都已經做好了準備。統帶水師的是漢軍名宿王昌,也是當初跟著李藎忱入蜀的老人了,而廣陵的陸師則是在蕭摩訶的次子蕭世略的手中,蕭世略那裏有七八千兵馬,雖然人都是新人,甚至將領都是新人,但是忠誠都是一等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