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七章 爭功(1 / 3)

在更高一層指揮的薑先當然沒有沾沾自喜,他意識到了自己已經犯下了足夠讓李藎忱惱火的錯誤。

“火炮為什麼不直接開火,向縱深掩護射擊?”李藎忱的聲音帶著冷意,好在這是演練,若真的是戰爭的話,那不知道要有多少漢軍將士丟下性命?

一失足成千古恨,將領的指揮出現延遲,很有可能會導致整一場戰爭的失敗。

李藎忱可不能不管不問。

薑先急忙單膝跪下:“回陛下,臣之疏忽,火炮停止射擊之後,士卒多相助登船,火炮處無人操控,待船隻上岸,船上士卒才得返回。”

李藎忱怔了一下,微微頷首。

這個解釋倒也說得通。

其實的確不怪薑先遲鈍,而是五牙大艦本身就有缺陷。

五牙大艦的吃水本來就比較深,現在薑先他們針對敵人水寨之中器械完備的特點對船隻進行了改裝,就等於又加大了五牙大艦的吃水深度,為了能夠盡可能的靠近岸邊,自然就隻能從另外的角度上將增加的吃水再削減掉,於是就隻能減少船上搭載的士卒數量。

畢竟相比於之前,船上有了擋箭效率更高了的巨盾,自然就不再需要有那麼多人沒事扛著盾牌站在甲板上,因此船上士卒數量減少本來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問題就在於數量減少就意味著很多事情一個士卒也不可能拆開了當做兩個人來用,尤其是船上士卒換乘船隻登陸的時候,剩下的士卒光是忙著操控絞索、穩定船隻等等就已經忙的不可開交,操控火炮甚至諸如投石機這些原有器械的士卒也基本上都過來幫忙,誰還能操控火炮來完成炮火延伸呢?

“如果中間有斷層的話,我們的損失必然會非常大。”李藎忱徑直說道,這個問題存在不假,但是並不是真的絕無解決的可能,“我們的首要任務不是把人送到水麵上去,如果不能壓製縱深的敵人,那送再多的人上岸也是給敵人做活靶子。”

頓了一下,李藎忱伸手指著水麵上的那些小船隻:“屆時上岸的士卒也會以淮水南岸的陸師為主,水師戰船主要負責在水麵上進行掩護射擊,上岸的事倒是可以緩一緩。”

內河水師的戰船數量雖然不算少,但是想要一下子擺渡上萬大軍那是萬萬不可能的,因此到時候陸師橫渡淮水,肯定需要征發大量的民船作為運輸的主要工具,當然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這些完全按照民用標準建造的船隻,就算是直接撞在灘塗上也沒有什麼好心疼的。

相比之下,水師的這些蒙衝和赤馬所能運送的士卒最多有幾千人,對於需要渡河的龐大軍隊數量來說不過是錦上添花,所以應該還是以在水上靠近岸邊掩護和進行炮火支援更妥當。

水師之所以急哄哄的想要送人下去,李藎忱當然知道他們的意思。水師自然是擔心一場大戰之後,自家隻有個炮火掩護的功勞,到時候論功行賞的時候自然就沒有自家什麼事了。

水師也好,海軍也罷,現在橫行水麵之上,倒是頗有幾分獨孤求敗的感覺,所以每次他們都很難拿到什麼潑天的功勞。上一次南征之戰,那麼多論功行賞的人當中,也就隻有一個戚昕算是獲得了大功,陸師占據了絕大多數。

所以水師也渴望著能夠在這一場渡河大戰中搶奪到一些功勞,若是繼續讓戰局發展,再往北方的話,用到水師的地方自然也就寥寥可數,除了大河之外,北方幾乎再難找到什麼需要水師大張旗鼓出動的時候了,這種心態和當初海軍在盧容之戰中堅持要上岸和陸軍並肩作戰實際上是一個道理。

李藎忱倒是並不反對陸軍和海軍爭搶功勞,三軍用命,這是他作為一名統帥應該高興看到的。

但是這種爭搶功勞,應該是建立在士卒不會因此白白犧牲的基礎上,否則那就不是三軍用命,而是白白丟命。

“隻要能夠起到炮火支援的效果,那麼水師的功勞就不會小。”李藎忱徑直說道,“軍中屆時會有專人負責居高審核判斷,水師壓製了敵人多少弓弩手、多少大型的攻防器械,這些都會變成你們的功勞,如果你們能夠想辦法直接把敵人的水寨拆除掉的話,那更是大功一件。我大漢計算功勞,絕對不隻是依靠人頭的數量,你們的目光自不能太狹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