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四三章 大漢的監察製度(1 / 2)

“朕此次為內府內部的監察而來。”李藎忱開門見山。

陳禹和杜齊皆是頷首。

陛下會加強對內府的監管,也在情理之中。雖然陛下之前從來沒有提起過此事,大家也不好把一些想法和思路直接落實在紙麵上,但是陳禹也好,杜齊也罷,都知道早晚有這麼一天的。

陛下本身顯然並沒有真的把內府當做自己的禁臠或者後宮的過家家遊戲,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內府也不可能會有今日這樣的規模。顯然在陛下的心中,內府也是朝廷重要的組成部分,不然的話完全沒有必要建立非常完善的監管製度,因為不可能牽扯到太多的錢財和權力交易,派人去查還不夠費勁的。

“內府和外廷的管理製度和發展思路本身不太相同,外廷相對固定,在穩中求發展,而內府則側重於創新,在各種外廷暫時難以涉及的領域之中開拓。”李藎忱緊接著說道,“所以禦史台之前的行事方法和思路可能很難適用於內府。”

陳禹頷首:“陛下首創內府,敢為天下先,臣等佩服。若無內府,而今可能還會有很多事沒有那麼方便呢。”

“在場的也都不是外人,就不用吹捧了。”樂昌此時不由得笑道。

陳禹和杜齊亦是相視一笑,書房內的氣氛也跟著輕鬆了許多。

陛下帶著皇後和賢妃前來,陣容很強大,皇後是內府的直接管理者,而賢妃則掌管內府的財務,這讓陳禹和杜齊也不敢輕易開口,指指點點,畢竟他們也不清楚皇後和賢妃對於內府建立監察製度的事到底是抱有什麼心態。

不管怎麼說,內府都是在後宮的基礎上向外延伸建設起來的,也都是後宮妃嬪們的心血,禦史台貿然拿出來眾多有可能直接觸動後宮利益的方案,那麼皇後和賢妃恐怕以後會想盡辦法給他們穿小鞋了。

現在皇後直接開口,自然就是表明自己是虛心受教的,這讓陳禹和杜齊也就敢開口說話了。

最基本的官吏貪汙受賄問題這個自然不用說,走到哪裏實際上都是一樣的,賬本核對不上、錢財中飽私囊,那辦你就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但是內府存在的問題可遠遠不止於此,實際上剛才李藎忱已經很明確的指出了內府為什麼會監管難。

也很好理解,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內府幾乎都是在前人幾乎沒有什麼概念的領域上下力氣,比如這醫院啊、書院啊之類的,前人雖然也有類似的機構,但是一些講堂啊、藥房啊之類的,顯然並不能起到和現在的書院、醫院等機構完全類似的作用。

因此這些機構應該如何發展、包括資金的監管和人才的調動等等應該如何安排,當真是摸著石頭過河,都需要一點點的調整和嚐試,這期間自然就可能會走很多彎路或者幹脆直接造成浪費。

在統計核查的時候,這些到底應該算是人為的失誤還是本來應該有的損失,就需要詳細的辨別。

與此同時,因為內府要做的很多事都有可能本身不符合社會上傳統道德禮法的,所以內府也隻能遮遮掩掩,先通過一些私下裏的渠道獲取資金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