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之後。
由幽雲鐵騎引發的大混亂,總算稍稍平複。
數十萬洛陽百姓,包括一些地位不太顯赫的洛陽權貴,死裏逃生,已經陸續返回洛陽家中。
如果,他們的家沒被大火燒掉的話……
那些還滯留在洛陽的玩家、傭兵團,一下有了活計,幫著權貴、百姓重建家園,忙的是不亦樂乎。
樂此不疲。
遺棄在路邊的糧草輜重、武器鎧甲、金銀財寶,也被悉數收繳,分別存於宜陽、弘農兩座臨時大本營。
路上幹淨的連一粒糧食都找不到。
最後就是董卓軍戰俘。
董卓後軍、中軍、部分前軍以及徐榮部,林林總總加在一起,粗略統計,竟有十三萬之巨。
這還不算那些趁亂逃走的。
為了更有效地監管戰俘,秦墨任命徐榮為後軍將軍。
魏理的臨時軍職被解除。
不僅如此,秦墨還授意,遼東軍前後左中右五路大軍,包括幽雲鐵騎,全數擴編至一萬人,總兵力達到六萬之巨。
就算這樣,也隻耗去四分之一的戰俘。
秦墨不敢再擴編了。
董卓軍成分有點雜,除了嫡係西涼兵馬,還有董卓進駐洛陽之後,兼並的何進兵馬、丁原兵馬、羽林軍等等。
此輪擴編就以後者為主。
剩下的戰俘被分別安置在宜陽縣、弘農縣,等待後續整編。
除了十幾萬戰俘,還收降了幾位武將,除在弘農縣投降的徐榮之外,還有高順、張濟、樊稠、賈詡、李肅五將。
沒錯,此時的賈詡還不是文官謀士,而是牛輔麾下的一名校尉。
妥妥的武將出身。
倘若不是時勢造英雄,賈詡這輩子最高也就混個雜號將軍。
秦墨得報,中途回了一次弘農縣。
太守府。
秦墨坐於上首,典韋立於身側。
趙雲、張遼、太史慈、管亥、徐榮四將在左側落座,鄧茂、張牛角留在宜陽縣坐鎮,右側擺著五張案幾,暫時空著。
“李肅!”
“張濟!”
“賈詡!”
“樊稠!”
“高順!”
“拜見節度使大人!”
新投武將得報,進入廳中,單膝下跪,對著秦墨抱拳行禮。
算是正式投效。
“諸位免禮,賜坐!”秦墨雖然年輕,氣質這一塊卻是拿捏的死死的。
渡劫大佬必須淡定。
該不,董卓麾下確實是將星如雲,除了戰死的呂布,曆史上,張遼也該是董卓麾下將領。
隻可惜......
五人當中,李肅、高順都是並州人,原本跟呂布一樣,都在並州刺史丁原麾下效力,後轉投董卓,隱隱以呂布為首。
呂布戰死,李肅、高順也就失了依靠。
傳言,高順擅長練兵,所訓之“陷陣營”獨步下,也不知道真假。
剩下張濟、樊稠、賈詡都是土生土長的涼州人,都可算是董卓嫡係,於亂軍之中兵敗被俘,徒呼奈何。
賈詡就不用了,三國毒士,可排進謀士第一序列。
張濟雖然不太出名,卻也是一員良將,尤其是他的侄子張繡,還是趙雲師兄,未來的北地槍王。
隻可惜,張繡跟張濟走散,至今都沒消息。
秦墨卻是不急。
互相見過之後,順勢宣布對五人的任命,如此,也有助於穩住戰俘情緒。
任命賈詡為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