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調兵遣將,秦墨拉外援(1 / 2)

“驃騎將軍有什麼要補充的嗎?”秦墨主動點了李牧的名。

他到不至於去猜忌李牧什麼。

李牧一怔,不敢失禮貌,立即起身,想了下,道:“末將以為,除了在鹹陽以逸待勞,還得分出一支軍隊,以最快速度掃蕩關中殘餘力量,完成對各郡縣的實質占領,尤其是關中西部。”

秦墨眉頭一挑,似乎看穿了李牧用意,“你是擔心,那些地方屯軍跟邊軍,去找王翦彙合?”

“正是如此。”

李牧讚許點頭,“末將之前跟王翦打過交道,此人用兵極穩,在得知鹹陽已經陷落之後,絕不會莽撞地直接就來攻城,必定會審視奪度。”

“說的好!”秦墨大讚,“就按你說的做。”

就算到了這種時候,

李牧仍舊能保持清醒頭腦,不愧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秦墨算是撿到寶了。

…………

軍議剛結束,秦墨當即以越王的名義,下達了一係列命令。

著吏部尚書荀彧即刻趕來鹹陽主持大局,龍川城那邊暫時交由戶部尚書白樺坐鎮。

秦墨已經決定,將鹹陽立為越國西都。

也就是第二座王城。

百越之地雖然潛力無限,大有可為,但是,至少眼下,還是太過荒涼了些,又遠離中原核心區域,影響力未免就弱了些。

鹹陽就不同了。

眼下的關中地區可謂是龍興之地,曆史上的秦、漢、隋、唐皆興起於此,直到唐朝中後期才轉移至洛陽地區。

將鹹陽立為西都,無疑可以大幅度提升越國的地位。

著大將軍廉頗率領黑水軍第一軍團,即刻進入關中。

拿下鹹陽之後,漢中的戰略地位直線下降,隻需留下南越軍第九軍團坐鎮即可,繼續負責督運糧草物資。

同時,

漢中也將作為臨時戰俘收押基地。

廉頗入關之後,將取代李牧,統領黑水軍第一、第二軍團,以及南越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軍團,鎮守鹹陽。

至於李牧,

則將率領南越軍第五、第六、第七、第八軍團,負責外圍掃蕩計劃。

四個軍團又將分為東西兩路。

西路,

即南越軍第七、第八軍團,主要負責掃蕩鹹陽以西的郡縣。

東路,

即南越軍第五、第六軍團,主要負責掃蕩鹹陽以東的郡縣。

東西兩路的側重點還有不同。

西路是真的掃蕩,尤其針對西部、北部邊軍,更是要毫不留情地掃滅,要麼投降,要麼戰死,不給秦軍殘餘任何轉圜的餘地。

東路則是以掃蕩為輔,卡位為主。

說白了,

東路兩個軍團將作為越國抵禦王翦大軍的前哨先鋒。

同時也是鹹陽防禦體係的一個延伸,兩個軍團一南一北,互為犄角的同時,又跟鹹陽組成一個鐵三角。

其中,

南麵的第五軍團還有一重任,那就是攻占武關。

關中,關中,

秦國腹地之所以被稱作關中平原,正是因分布在東南西北四處要道上的關卡要塞而得名。

即北麵的蕭關,西麵散關,南麵的武關,以及東麵的潼關。

散關位於陳倉道口,是直達漢中西邊的要道,目前已經被越國控製,由南越軍第九軍團派兵駐守。

武關位於商洛地區的秦嶺東段,是關中與襄宛盆地的必經之路,通過武關抵達襄陽或宛城,可以進一步通達荊楚、河洛、淮泗甚至漢中。

間接可控四方,

戰略地位非常之險要。

正因為此,秦墨才要搶先站住武關,既是堵住王翦大軍回國的一條路,同時也是在防備楚國。

借此關上關中平原的南大門。

至於說潼關,或者說周邊的函穀關,作為秦軍東進之中樞,目前仍舊有秦國大軍駐紮,根本就奪不下。

否則,

也就不用去防備什麼王翦大軍了。

…………

下完軍令,秦墨趕緊退出《洪荒》。

一是要為各路大軍搬運新一批的糧草物資,非常貼心地直接送到各個軍團的大本營去,以緩解各路大軍的糧草短缺問題。

沒辦法,

為了以後治理秦國舊地方便,秦墨不得不約束各部,嚴禁軍隊洗劫當地百姓的口糧,最多也就是拿走各地衙門的庫存之糧。

奈何秦國連年大戰,哪還有什麼存糧,基本都是見底的。

秦墨也隻能是繼續從現實中為軍隊輸血了。

說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