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沉思回想,如今的稅製改革,猶如騎在虎背上,前期作了許多事,不就是為了這次改革麼?改革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必須逐一理清,製定相關措施,使之趨於完善;還有那些阻撓改革的反對派,改革中觸動利益的豪門劣紳,會將改革政策踐踏謾罵,棄之如履;那些什麼事都不幹,隻會批判時政的清談之客,正蠢蠢欲動,欲口誅筆伐此次改革。自己猶在攀山越嶺,在孤獨中前行;像是漂泊江湖的劍客,茫然不知何處去。
想到這裏,張先生疲憊的揉了揉額頭,用淒然的口氣道:“太後所言甚是,臣知道目前狀況,改革是不進則退,有太後、皇上支持,臣才能走到今日。若改革半途而廢,臣心中惶恐。”彩鳳見張先生情緒低落,便道:“先生對大明的功績,本宮和皇兒看在眼裏,喜在心裏,先生繼續推行稅改,本宮會盡力支持,至於皇兒親政,本宮看這稅法改革告一段落再。”
張居正欣然一笑道:“太後明示,臣甚欣喜,現在國庫逐漸豐盈,百姓生活好轉,隻是改革不是一蹴而就,還得逐步完善,臣和諸位同僚正在磋商,必能製定出更加符合實際狀況的政策。”太後點頭道:“首輔隻管去幹,本宮定會支持,至於皇兒那裏,本宮自會清楚,讓他心中釋然。”張先生點頭:“是,太後英明。”
彩鳳喝了茶,望著遠處,感歎道:“本宮有多少時日,沒有這樣靜坐一會,看看這如畫景色,可惜了時光。”張先生抬眼望著彩鳳,露出一絲憐惜,他滿含深意道:“太後是女中豪傑,秉承先皇遺願,執掌朝局,決斷乾坤,奈何太後如花歲月,竟不得半點閑暇,是我大明之幸,對您而言,卻也未免殘酷。”
彩鳳憂贍看著湖水,道:“本宮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為了這份情,本宮義不容辭。多少年了,本宮默對黃昏淒涼,長夜寂寥,每每午夜,在夢裏與先帝相遇,是最歡心之事。”張先生心中一蕩,太後是把自己當作知己,這種宮廷諱莫如深的話語,太後卻坦然相告,張先生臉上有喜悅之色。
可是提到先帝,他心裏竟有些酸澀難忍。他沉吟片刻道:“太後內心的苦,臣都明白,但請太後寬心些,這些年您操勞受累,現在,皇上已經長大,大明江山穩固,您功不可沒。太後也該為自己尋找樂趣,聊以**,否則沉湎政事家事,未免太累。”
彩鳳點頭,道:“本宮都是為大明、為他人活著,本宮何曾想過自己?本宮也想看這風景如畫的地方,也想聽會那動饒唱,可千頭萬緒的事太多。人人都看見我是至高無上的太後,觀音菩薩轉世,便要做下饒楷模,迎接豔羨的目光,隻有自己清楚,這背後承受多少,到底需要什麼。”著眼睛微紅。
張先生的心頭再次震靂,多少年,內心存在的那份情愫,從不敢表露,那份情,深深埋在心底,收藏包裹著,此時,一股涓涓細流從心頭滑過,浸濕了包裹,潤澤著曾經的渴望。剛要脫口而出幾句貼心的話,他環視周圍,見馮保幾人在側,便收斂心神,沉穩道:“太後,您為萬民造福,犧牲自己,這是有誌之士的擔當,太後必獲萬民稱誦,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