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楊秋楊冬以及剛子,三人駕駛著三台四輪子,威風八麵地來到了羅銀山家門前。
四輪子熄火,一字排開,頗為氣派。
此時的糧已經打完並裝好袋兒了,有十來個村民在院子裏站著,等著裝車。
楊冬和剛子拿出台秤,抽了幾袋出來,稱了稱重量,每袋重量大致相同,都在一百六十斤上下。
楊秋點點頭,支了羅銀山1250塊錢,示意可以裝車了。
眾人一擁而上,不多時便把五十袋糧,分三車裝好了。
其實這這些糧食,來兩個四輪子就能輕鬆地拉走了。
楊秋執意“三軍齊發”,實則是想證明自己可以與那童三彪子分庭抗禮了。
童三彪子是怎樣的人物,那是石城縣都數得上數的角色。
但此時的楊秋,確有實力與之一較高下。
就這樣,三台四輪子,滿載著糧食,風風火火地駛向鎮糧食廠。
…………
到大糧食廠大門前,楊秋見門口排了長長的賣糧隊伍。
眾人一見這神氣的四輪子,皆臉露驚奇之色。
“這不是童家車隊啊,哪裏來的糧販子?”
“這不是白銀村的楊家兄弟嗎,老三和老四!”
“了不起啊,這是發了財了。”
“……”
一時間,楊家二兄弟,成了眾人議論的焦點。
大夥兒對他們的評價,無不佩服有加。
楊秋心中大感快慰,此刻他覺得自己便是這鎮上最耀眼奪目的那顆明星。
隊伍緩緩駛入糧食廠,來到化驗室門前停了下來。
“出來個人兒,給我驗驗水兒!”
楊秋扯著嗓子叫到。
不多時從化驗室出來一戴眼鏡之人。
楊秋識得他,此人正是“小程”
“小程”是吳廠長對此人的稱呼,老吳可叫得,楊秋萬萬叫不得。
“程主任,糧拉來了,勞煩讓化驗室的兄弟給我驗驗水兒……”
程主任知道楊秋與吳老板關係不一般,又是鎮上第二號糧販子,當下也是極為客氣,忙將楊秋等人領入自己辦公室喝茶,卸車驗糧等一幹體力活,都由工人負責。
楊秋坐在沙發上,飲了一口茶,問道:
“程主任,今兒個怎不見吳廠長的人影兒呢?”
“廠長去發糧了,得一周左右光景才能回來?不過你不必擔心,廠長走之前已經都安排好了,您就等信兒就行。”
程主任也是個爽快人,不等楊秋問,便把他想知道的,一股腦地都說了。
楊秋心中有了底,便沒再追問太多。
於是話鋒一轉,找了個無足道的話題,屋內眾人一起閑聊起來。
茶尚且溫,便來人告知,測水兒結果出來了,這幾車糧的糧質很好,采樣測得十八個水。
每袋作價30元,共計1500元。
楊秋哈哈大笑起來。
原來這羅銀山家的苞米樓子,雖然頂蓋上有些殘破,但他家地勢高,苞米樓子又處在風口處,故而通風極好,籽粒幹燥。
好個鬼機靈的楊秋,是個天生的好糧販子。
這一番倒賣,楊秋賺了兩百多塊。
但他心知,十八個水兒這個結果,是化驗員給“開綠燈”的結果。
吳廠長臨走之前吩咐眾人,給楊秋第一單買賣,來個開門紅。
這樣楊秋才有幹勁兒,給自己多收好糧。
馬無夜草不肥的道理,簡單又實用。
楊秋也精明,忙跑去商店買了條煙和一箱飲料,放到了化驗室的桌子上。
兩個年輕的化驗員見狀,半推半就地收下了東西,親切地把楊秋送出了糧食廠大門。
…………
這一單買賣,讓楊秋有了誠信。
坐在家裏,不用親自去排隊賣糧,給的價格還比糧食廠給的都高,石廟村到白銀村的糧農們,都主動上門去找楊秋賣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