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元曲風波(1 / 1)

自己真的好不甘心呐。所以,在段靜怡沒會走之前,一次也沒有看過她,一次也沒有抱過她。有時還偷偷的整治一下段靜怡。如:在她睡著時向她臉上潑水,捏著鼻子不讓她喘氣。

當然,段靜怡知道段景康不喜歡自己。換位思考一下,段靜怡也會不喜歡一個突然冒出來打擾自己生活的人。因為她會分享自己在乎的一切,會分割自己的親情。

雖然明知道她是無心的,可對於在乎的人來說,就是一切罪魁禍首。也會把自己的怨氣撒在這個人身上。所以段靜怡沒有怪過段景康。

相反的,在自己剛會說話、剛能走路的時候,每天都會粘著段景康。他整治自己,自己也不向父皇母後告狀,也不打小報告。若是不小心讓父皇母後知道了,自己也會替他頂罪的。

在她四歲那年,自己纏著父皇讓她跟著皇兄一起上學。老師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講課一板一眼的,還很枯燥無味。而且教的都是一些治國之策,自己每次都會在課堂上睡著。

在課下的時候就糾纏著他教自己識字。這裏的字和中國的字不一樣,但也很好學。可為了讓段景康有信心,自己就表現的很笨。

例如:一天能學會的,要三天才能會。一篇文章一個時辰能背會的要一天才能背出來。雖然段景康表現的不耐煩、經常罵自己笨丫頭,但段靜怡還是感覺他對自己的態度變和善了。

是真的,段景康畢竟是個孩子,雖然他恨段靜怡搶了自己父皇母後的關愛。可是在她一次次對自己袒護、對自己依賴時,自己就心軟了。

她也是一個孩子,而且還是一個無父無母的孩子,比自己還可憐。並且她還說:自己隨從沒有要搶過什麼,但還是分了你一部分的親情。既然這是不能改變的事實,與其給自己樹立一個敵人,還不如多一個愛護自己的親人。

那一刻,自己覺得她根本就不像是一個幾歲的孩子。也發現自己在她麵前的那些行為,根本就是幼稚、可笑。在她麵前自己才更像一個孩子。

可是下一刻,她努力學習的行為就否定了他的想法。若她真的是成人,怎麼回來連最基本的字都不認識呢。一定是誰告訴她的。一定是,一定是這樣。也就在這一刻,他認同了這個妹妹。

這不,在段靜怡的不斷慫恿和強烈要求下,段景康騎馬帶著段靜怡來了城外踏青。

看著眼前的青青草原和遠處連綿不絕的遠山。忽然想起一首元曲:

梅殘玉靨香猶在,柳破金梢眼未開。

東風和氣滿樓台。

桃杏拆,宜唱喜春來。

段景康聽到段靜怡吟出的曲震驚得目瞪口呆。這首曲中用殘梅猶在,柳眼未開,東風和暖,桃杏綻蕾欲放等句渲染了一幅美麗動人的春景圖。

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使人如墜春風,神迷春花,沉浸於春生春色中。這是她能想出來的曲嗎?她不是什麼都不會嗎?

“妹妹,你不是識字不多嗎?怎麼會想出這麼好的曲?”段靜康好奇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