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留守(1 / 2)

江氏也有些為難:“夫妻一體,你留下來代為盡孝,那是誰都挑不出理兒來。但太子的話……雖然也能夠借口孝道逼他留下來,可怕就怕,陛下覺得這是個難得的調教儲君的機會,一定會將其帶上。”

雲風篁也擔心這一點,淳嘉對公襄秉很是滿意,他這個年紀,坦白來說,也的確到了教誨接班人的時候。

畢竟十五歲的儲君,擱在坊間支撐門戶都還嫌稚嫩,何況主持偌大國朝?

淳嘉算是厲害的,十五踐祚,也是足足熬了八年,才在二十三歲這年親政,之後也沒有立刻大動幹戈,乃是不動聲色的一點點的下手清除政敵,近幾年方才放開手腳,又是清理廟堂又是考慮削藩的。

早幾年,皇帝可是謹慎得很。

再沒有這樣大動作。

考慮淳嘉生父嗣父的壽數,公襄秉隻要不犯錯,皇帝再沒有對他不上心的。

“要麼讓太皇太後親自開口留太子下來。”江氏緩緩說道,“這樣興許能夠說服陛下?”

“不行的。”然而對淳嘉十分了解的雲風篁聽著就是搖頭,說道,“雖然太皇太後與太子有著血緣,但不提太皇太後這些年來從沒理會過宋王跟太子的死活,就算太皇太後親自陳明對這倆孩子還有些眷戀,陛下也不樂意看到雙生皇子同太皇太後親近。再者,陛下也曉得,我對太子可沒什麼好心眼。他若是離開行宮回去宮城,不捎帶上太子,哪裏能夠放心?若是帶上了,豈不是送太子一個獨占帝心的好機會?”

江氏說道:“著其他孩子一起回去呢?”

“那些孩子哪裏鬥得過太子?”雲風篁歎口氣,“十五倒還有幾分聰慧,但陛下是知道輕重的人。沒立太子之前,興許還會觀察一二。如今既然立下儲君,其他孩子除非展現出壓倒性的聰慧能幹,否則他嘴上說些好聽話,心裏最看重的還是儲君。若是十五他們太過於打壓太子,陛下哪怕不公然嗬斥,事後也會對太子格外彌補。最終還是便宜了那公襄秉!”

“但你若是自己不提出來,如今這局勢,隻怕陛下就會主動跟你這樣托付了。”江氏沉默了會兒,歎息道,“到時候,結果是差不多的,你還做不得這個人情。”

雲風篁也不禁默然。

她知道江氏說的很有道理,以淳嘉登基迄今打下來的根基,若藩王隻是因為削藩叛亂,那絕對是鎮壓得下去的。

到底天子大義名分在,又有這些年來對韋紇用兵的戰績,諸藩掀不起什麼風浪。

可神宗遺詔的存在就不一樣了。

這事兒若是假的也還罷了,可連太皇太後都承認了,這是真的。

既然如此,淳嘉原本最大的優勢,正統名份受到質疑,如今首戰還告敗,就不能再輕忽了。

綺山行宮原本隻是避暑所用,方方麵麵都不如宮廷周全。

別說如今已經到了回去帝京的時候,就算沒到,淳嘉這兩日必然也會動身,親自前往宮城,主持大局。

而太皇太後必然是走不了的,到時候,為了周全皇帝的孝名,以及對局勢的把握,她這個皇後不留下來,誰留下來?

倒是太子,淳嘉肯定會帶在身邊,言傳身教。

“……實在不行就讓太子妃留下來盡孝罷。”雲風篁沉默了會兒說道,“讓孟側妃跟著太子伺候。”

“那太子妃手段不行。”江氏皺眉,“就算她因此嫉恨孟側妃,但孟側妃正經貴女出身,隻怕不是她能夠拿捏的。尤其太子對太子妃感情也就那麼回事,我看這太子妃翻不出什麼風浪。”

雲風篁緩緩說道:“太子妃不行,但太子妃背後的韋氏,想必是很受陛下看好的。不然當初陛下不會專門給太子選他們家女兒做正妃。且看韋氏有沒有什麼動靜罷。”

說了這話若有所思,命陳兢,“你去查一下,那韋長空這兩年都做了些什麼事情?”

韋長空從攝政王去後,接受了淳嘉的招攬,起初負責教導諸皇嗣,之後被觀察了幾年,這中間的表現,得到了皇帝的認可,遂入朝視事。

但不知道是不是在孝宗一朝受到了教訓,一直沒什麼存在感。

按說他的資曆跟科考成績,入朝之後,再沒有不掀起一番風浪的,但連雲風篁都不怎麼想得起來他。

這會兒陳兢去了解了一番回來稟告,這人這些年來倒也不是什麼都沒做,隻不過都是些副手、描補,沒有獨當一麵過。

看著仿佛天子不太信任他,但雲風篁仔細分析了一番,就是搖頭:“他這些年,差不多將六部都轉了一遍,陛下這是在著意栽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