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每當需要交代人物的時候,芙娜的都是用男主角、女主角、女二號······等等去指代人物。不止為何,就像是刻意避免為這些角色命名,又像是打算將這些角色的位置留給誰一樣。反正我從頭閱讀至尾,就是沒有看見過一次主要角色的名字出現,這在我的心中留下了強烈的違和感。
就像父母為孩子起名一樣,作者賦予角色的名字對於角色塑造來非常重要。
雖然不見得每一部作品的主角都有名字,比如以我曾閱讀過的某部以“異世界+經濟”為主題的故事來。
那部故事的主角們同樣沒有名字,整部從開始直到末尾,所有角色的稱呼方式就隻有他們的身份或是頭銜,比如是勇者啊、魔王啊、學者啊、女騎士啊、女魔法師啊還有女仆姐妹跟魔族少女什麼的。
這部很棒,體裁很新穎也很有趣,非常地值得一讀。同時發售以後,這部也得到了廣大讀者的一致好評,所以也不見得每一部作品他們的主角都必須有自己的名字。
但是那部作品之所以能夠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那部作品的故事結構以及其內容不需要使用名字拉近讀者與角色之間的親近感,那個故事以及那個世界觀可以相當程度地允許沒有名字的角色出現。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大多數作品的角色是需要一個名字的。
況且,即使沒有名字那部特別的作品也以身份以及頭銜這樣的代稱去交代了主角們的身份並且將他們的形象塑造了起來。但是芙娜的故事作品之中登場人物僅得到了“男主角”、“女主角”以及“女二號”這一類的稱呼,這對於角色的塑造非常不利。
“然後第二點就是,我完全沒有看到有關主角們的外貌、肖像方麵的描寫。”
是的,通篇閱讀黑龍少女撰寫的,完全沒有找到任何關於人物角色的外貌、肖像方麵的描寫,這也是我為什麼會感受到一種劇烈的違和感,產生一種芙娜是“刻意避免為這些角色命名,又像是打算將這些角色的位置留給誰一樣”的感覺的原因。
眾所周知外貌與肖像描寫對於刻畫角色來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我寫出下麵一段文字,不加外貌以及肖像描寫地刻畫一名學姐戰鬥時的場景:
那名學姐從裙下掏出了大槍,她召喚出絲帶綁縛住了魔女,並且射穿了魔女的身體。
——這樣的文字描述非常地枯燥乏味對吧,如果換成下麵這個版本:
那名梳理著金黃色波浪卷雙馬尾的學姐從自己的短裙下掏出大槍,她召喚出黃色的絲帶綁縛住了魔女,並且射穿了嬌魔女的身體。可是魔女並沒有被消滅,嬌魔女被射穿之後,一隻巨大的魔女本體從嬌魔女的口中脫出,它咬住了學姐,將學姐變為了“學)(姐”。
——此時再配上“首~級~落哪裏~~~”的BG,以及“身體好輕,這樣的體驗從未有過,已經沒有什麼好害怕的了”的“帶頭衝鋒”的名台詞簡直可以得上是完美無缺。
你看,想必於第一段沒有添加外貌與肖像描寫的版本,第二段加上了外貌以及肖像描寫之後角色的刻畫就鮮明多了對吧。
嗯?你第二段描寫也沒有添加什麼外貌與肖像描寫?
不好意思,這裏不接受關於我的觀點的一切反駁。
無頭學姐異聞錄賽高,迫害上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