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過後,原典軍校尉曹操,再一次的鬧出轟天之舉,於陳留起兵,同時發布公告,馳報天下各道。
曆盡艱辛,逃離了雒陽的曹操,卻是並沒有消沉,反在其父親曹嵩、以及曹家、夏侯家的支持下,招集義兵,豎起招兵白旗一麵,上書“忠義”二字。
不數rì間,應募之士,如雨駢集。
隨後,又公然在陳留發布檄文,矯旨邀天下各地刺史州牧,抵製董卓把持朝政。
檄文曰:“操等謹以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弑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旨稱董卓專權,欺君害民,號召天下諸侯聚集討賊,清君側,伐不臣!
一時間,天下驚起驚濤駭浪,無數英雄響應。
先有渤海太守袁紹,引兵三萬與曹操會盟,曹操隨即製作繳文傳至各路諸侯。
隨後,不甘於人後的袁術也在南陽起兵呼應,瞬時間關東各郡,應者如雲,而這股風波也很快吹到了遙遠的幽州,薊縣。
作為天下有數的名人將領,領幽州右北平太守,都亭候的公孫瓚,自然,也是收到了會盟邀請。
“如今天下紛亂,關東眾諸侯聯兵討董,這會盟的信函已經送到某的手中了,諸君以為某是去呢?還是不去呢?”高坐在廳堂的主位之上,公孫瓚看著下首的文武,輕歎詢問道。
“天子蒙塵,身為人臣,自當前去救駕!”
“不然,當今天子身份本就不明,乃是董卓所立,再奉其昭,豈不滑稽?”
“當去~~”
“不當···”
一時之間,就著去與不去的原因,眾人議論紛紛,爭執不下。
“伯珪兄,備有愚見。”見眾人久久不曾有結論,公孫瓚的臉色開始垮下來,劉備微微一笑,起身拱手道。
“哦?玄德速講。”公孫瓚見是劉備發言,麵色穆然恢複溫和道。
“備認為,應當起伐。”劉備拱了拱手,繼續說道。
“備聞那董卓霍亂宮廷、揮指朝政,乃是不世之奸臣,今曹孟德號召天下有誌之士彙聚一堂,某認為,以兄長之名望,當仁不讓。”劉備笑眯眯的敘述,聽得公孫瓚不由得點頭。
“再則,董卓狼子野心爾,觀其進洛陽之舉,以偏軍謊偏丁刺史,拖得大軍後至方動如雷霆,其心之縝密也。”劉備踱步慢行,侃侃而談。
“如今沒有對天下有誌之士動手,想必也是因為暫時動不了身;但其軍馬糧草備聚,便會對天下英豪一一下手,到時候,以兄長之威名,定為其眼中釘肉中刺爾。”
“自古所謂漢賊不兩立,某玄德不才,願以手中雙股劍,助兄長一同殺入洛陽,平動亂,定乾坤,誅不臣,清君側!”退後幾步,劉備拱手抱拳,一臉激昂的道。
不得不說,劉備的確是個人雄,他雖然出身草根,但他和一般人隨波逐流不同,他是個有誌向,卻有些自卑的草根。
因為誌向很遠大,所以,他無法做到尋常人那樣的從容淡定,無時不刻的將祖宗的名諱掛在嘴邊,向身份更低微的人展示尊貴的身份,在身份高於自己的人麵前,維持尊嚴。
可敬且可歎。
從草根到皇帝,劉備的奮鬥史是相當勵誌的,自然值得尊敬;可若非他這種心態作祟,他也許會有更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