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七 間隙(1 / 2)

不得不說,人,真的是一種非常奇怪的生物,有時候一個虛無縹緲的信念和理想都能讓他們充滿鬥誌、膽氣衝天。

古人,將之稱為:士為知己者死!

這,同樣也是這個君王至高時代的精神體現。

正如《孟子·離婁下》所講:“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這個大時代背潮之下,諸多英豪,其實都抱有著國士遇我,國士報之的思想。

對於他們而言,有很多時候,往往君王、主公的態度,是要比其自身才能的多少,要重要得多的。

當然,有人會開始對此觀點進行反駁了。

畢竟,古人不一樣有“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的名言嗎?

就以三國的法正為例。

眾所周知,在三國時期良臣,謀士,大將,可以說是數不勝數,曹魏五子良將,毒士賈詡,謀士郭嘉等人比有算無遺漏之風!

更不說被三國演義神話了的神機軍師諸葛亮,神機妙算之能,鬼神難測之術,更是流傳至今!

而這其中的法正法孝直,更是讓曹操發出“吾得盡天下英雄,唯不得法正邪!”。

曹操這樣的感歎,對於當時三國的人才,曹操也隻有對法正有如此高的評價!

而在很多人看來,三國之中的能臣,武將無不遵循著“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這句古話,這一點特別針對於法正而言,有人覺得當時法正覺得劉璋無能,才選擇了劉備!

其實不然,他們往往忽略了那個群情激蕩、英豪並起時代,人們對報答知遇之恩的情結。

古代俠士,完全不像今人所言的“鳥為食亡、人為財死”。

恰恰相反,對於,一些真正有大才學、大本領的英傑而言,他們對人生價值的衡量完全以精神為標準,一生也甘為一些理念、原則而執著追求甚至獻身犧牲。

就像張遼降曹後力保呂布家眷,徐晃也是在滿寵勸降後拒絕殺害舊主楊奉;賈詡在投奔曹操時,同樣為張繡安排後路一樣。

對於舊主,真正能做到像呂布那樣雙殺的人,鳳毛麟角。

法正,也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物,在我看來,他之所以投奔劉備,其實更多還是有在劉璋手下不得重用的緣由。

對於他們來說,很多時候,人生價值,往往都有高於物欲和世俗的升華和輝煌。

這個浪潮下,誕生了許多無嬌揉做作之態,顯露出溫婉敦和、落落坦然的君子氣象。

也同樣為後世,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千古絕唱。

是以,當袁紹為顏良文醜二人彎下腰身,並當場脫下自己的衣袍,給二人遮蓋因為戰鬥而破破爛爛的衣甲時。

顏良文醜,哭了。

是的,這兩員征戰沙場,一舉突破化罡顯象的意味著武者頂尖實力的虎將,虎目懷淚,雙唇顫抖了。

二人深深地凝視著麵前的主公袁紹,於心底默默發誓,隻要自己還活著絕對不會讓袁紹受到任何的傷害。

“若無二位將軍,邵今日危矣,二位將軍,還要多多保重身體!”

袁紹深情的托住他們的手臂,一臉關心的慰問道。

一副君臣和諧,君賢臣和的友愛場麵。

在場的眾人,無不感覺袁紹不愧是當世明主,為其氣勢和姿態所暗自震撼。

高郅踮腳回頭看看韓馥身後的暫時還不出名的謀士沮授,正雙眼放光,高郅就知道這位一流謀士,已經在心中將王霸狀態的袁紹當做明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