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四 壓抑的朝堂(1 / 2)

漢代的朝會分為朝賀,議政兩種。

朝賀是在節日等特殊時節召開,議政,則是屬於議事比較普通的。

待到第二天,上朝,董卓帶著高郅及其手下最為堅硬的來到大殿。

“陛下駕到~~~”朝官到齊之後,稍等上小會兒,便聽得一聲尖亮的通傳響起。

殿內百官俱是躬下身軀,齊聲說道:“臣等恭迎陛下,陛下千秋無期!”

在一群小黃門宦官的引路下,劉協走至帝位,個子小小的他,擺開袖袍,坐下後努力繃著臉,同群臣說著:“卿等免禮,平身。”

群臣這才微直起身來,去到各自的位置跪坐。

群臣們口呼萬歲的聲音落下,太監總管,便在一旁扯著嗓子喊道:“有本早奏,無本退朝呐”。

“...”

一幫老油條們,相視無言。

“諸位卿家,可有要事啟奏?”坐於帝位的劉協,見空蕩大殿又親自出聲詢問。

下方的百官沒有吱聲,心中懷有各自的心思。

劉協見無人出聲,也就樂見其成,“既然卿等無事啟奏,那便就此退朝。”

“身為一國之朝政,豈會無事焉?難不成,陛下玩物喪誌,忘記了自己的職責嗎?”

就在此時,董卓突兀站了出來,大聲問道。

簡單的問話中,透著濃濃的質詢的味道,聽起來更像是在訓斥,而並非詢問,那高高在上的態度,任誰都能很清楚的感覺到。

“...朕...,你,朕...”劉協被董卓的氣勢鎮住了,雙手攪動得發白,卻又不知道怎麼反駁。

“哼,既然陛下忘記了,那就讓為臣提醒一下你,念!”董卓帶著些許戲謔,示意一旁的太監。

那名太監躬身道:“是!”,向下瞄了一眼群臣,當即拉開聖旨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以衝齡,統承鴻業。其惟祖功宗德,惟祗服於典章;吏治民艱,將求宜於變通。朕年少。不識上古賢王治世之妙,然,朕聞之,古時聖王治世,民不加賦,而海內用足豐饒,朕雖不敏,亦心向往之。其令,天下官府衙門諸卿有司,即日起,有漢一朝,永不加賦!”

聲音剛落,朝堂上的諸位大臣們就全都懵了。

這是在搞什麼?

一時間竟然沒有人出來發言。甚至,有許多滿腦子理想和明君思想的大臣,立刻就感動的稀裏嘩啦,連臉都漲紅了。

永不加賦啊!

多好的仁政啊!

三皇五帝,誰提過,春秋戰國,誰又喊過?

這才是真正的仁君啊!

要知道,稅和賦。從來都是分開的。

稅是用於國防開支,衙門支用以及各種地方事務和渠道開鑿修葺等等。

而賦,則是用來給皇帝蓋宮廷廟宇,吃喝玩樂的。

說白了,稅,進的是國庫,而賦,是皇帝的內帑,這玩意是不走國庫,屬於皇帝的私庫。

這麼一道詔書下來,從實際上來講,對大臣和地方的運轉,幾乎沒有影響!

所以,不論是誰,都得承認這道聖旨是道不折不扣的仁政。

至於說,小皇帝他自己的錢少不少,關他們什麼事兒?

反正名頭上,連天下都是你的,你原意少花點兒,那就少花點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