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思酌著,高郅下意識的探手入懷,堅硬冰涼的觸感,從指尖順延著,直抵心扉。
那,便是董卓給予他的,能夠幫助他掌控住兵權的物件。
不得不說,董卓這個人雖說小毛病很多,但是關於用人方麵,委實非常的大度。
對待高郅這樣來自關東聯盟軍的“降將”,董卓在需要用他的時候,都能夠做到一樣的,慷慨大方。
無論他是出於什麼想法,但其行事作風,果真是讓高郅有些震撼。
有著如此魄力,放眼整個三國,怕是能夠與其一拚的,也隻有曹操和孫策那頭江東幼虎了吧?
要知道,董卓他,可是給了高郅,一塊...虎符!
那,可是擁有著,能夠調度一萬兵馬權限的調兵虎符!
虎符,那可是曆代王朝調動軍隊的唯一憑證!
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采用銅製的虎形作為中央發給地方官或駐軍首領的調兵憑證,稱為虎符。
虎符用精銅築造成老虎的形狀,其背麵刻有銘文,再用秘法分為兩半。
一般情況下,右半部分存於朝廷內廷,左半部分則由中央發給統兵的將帥,調兵時需要兩半虎符合對,銘文合一、絲毫無誤才能生效。
而且虎符專事專用,每支軍隊都有相對應的虎符,一軍一符,絕不可能用一個兵符同時調動兩個地方的軍隊。
按漢朝軍製,認符不認人,沒有虎符而擅自調動軍隊者,不問原因、理由、目的,一律以謀反罪論處,殺無赦!
當然,拋開虎符之外,還有一種例外的情況,同樣能夠幫助將軍調動士兵,不過那個條件更為苛刻罷了。
那就是當發令的將軍,在他麾下士兵們的心中,有著無與倫比的威信,甚至超出了對虎符的認可時候,一言說出,便是軍法。
比如西漢初期的大將軍周勃,就是憑借自己多年征戰在士兵們心中建立起來的無上威望。
在沒有虎符的情況下,硬生生調動了長安北軍的士兵,平滅了諸呂之亂。
又比如...
如今的董卓之於西涼,呂布之於並州,公孫瓚之於白馬義從!
這些人,皆是於各自軍中,最為鮮明的代表作標杆!
當然了,拋開這些人,也許還有人可以做到,但絕對不包括此時的高郅。
像他這種初來乍到,又是原本對立陣營的年輕將領,是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聚攏無上的人心。
人心,雖然就在每個人的胸膛裏跳動,可卻永遠也無法看透!
陰謀,背叛,殺戮,這些東西可不僅僅隻是應用於在政局博弈當中,亦是同樣取用於戰場廝殺之上。
這次,高郅不一樣,正是被這些西涼將士們,給擺了一道嗎?
“來人,擂鼓聚將!軍中所有校尉以上軍官,皆來中軍大帳議事。”目光一動,高郅沉聲喝道。
正所謂擒賊先擒王,短短的數息時間裏麵,高郅的心便已經有了定計。
一個大膽而冒險的計劃,出現在他的腦海裏。
高郅他打算學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一樣,以升堂議事的理由,直接將這批西涼士兵的將領,先打服處理,將矛盾衝突,扼殺在搖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