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們和韓暹他們的幾路兵馬,在河內鬧出來的動靜有點大了,已經開始引起董卓的注意了。
牛輔那廝雖然無用,經過這幾天的交手,他最多不過隻是一守成之徒罷了,但是其身後的董卓麾下,西涼將兵委實不一般。”
一邊說著,楊奉下意識的又扭頭,瞥了一圈四周,而後更加湊近了徐晃幾分,腦袋微偏,壓低聲音道。
“聽說當時在邊疆有著赫赫威名,手握五萬雄兵的並州軍、執金吾丁原,都在洛陽被董卓那家夥,給輕易解決。
還有不久前那場聲勢浩大,仿佛波及大半個大漢軍閥的十八路諸侯討伐的戰鬥,參戰人員數十萬,不一樣被給整壓了嗎?”
一談及到這段時間裏麵,零零碎碎聽聞到的,關於洛陽、虎牢關方向傳來的戰鬥消息,楊奉的臉色就有些不好看。
要知道,如今的他們,雖然依舊聚集了近十萬的黃巾士兵。
雖說軍中良莠不濟,但好歹各自的麾下,也有數萬人馬,聲勢亦是稱得上浩大。
但是黃巾的路,到底已經是日薄西山,昔日的餘暉罷了。
自從黃巾軍的精神領袖,天公將軍張角、地公將軍張寶,人公將軍張梁的先後逝去。
短短半年,當時有烈火燎原之勢的黃巾,赫然如同勁風催枯般被剿滅。
一切都發生得太快了。
潁川黃巾渠帥波才、小渠帥彭脫,青州黃巾渠帥管亥,東郡黃巾渠帥卜己,南陽黃巾渠帥張曼成...
還有張牛角、李大目、孫夏等等,這些黃巾中代表性的,將領級的人物陸陸續續被誅殺。
尤其是在張角死後,全天下的黃巾信徒心神惶惶,哪裏還有半點鬥誌。
曾經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有著無堅不摧的堅韌信念的黃巾軍,似乎也開始逐漸逝去。
他們黃巾軍的軍魂,已經沒了!
想當初,波才、彭脫,張曼成、管亥等等,這些位一方渠帥,就算在臨死之時都不失是一條漢子。
是他們,用血肉,撐起了黃巾軍,這個全天下家喻戶曉的軍隊名號。
至於最開始,黃巾軍“賊子”的稱號,那其實隻是大漢朝的那些世家,在確定出兵平亂後,硬加給黃巾的惡名。
最開始追隨張角的黃巾士卒們,是真正的信徒、教徒,本身並沒有做過任何傷天害理、擾亂百姓的事。
可現在,黃巾失去了民心,也失去了骨氣。
半年前,當黃巾軍最為鼎盛的時候,長社一役,於長社城下戰死黃巾士卒數萬人,竟沒有一個黃巾士卒轉身後逃。
時過境遷,當日戰場中的黃巾軍已蕩然無存,如今的黃巾,淪落到與山賊、強盜同流合汙。
或許是當初的血戰,不僅打沒了黃巾軍的領袖,也將那些黃巾士卒的鬥誌和骨氣都打沒了。
黃巾的路,已經斷了...
要知道,他們這些黃巾軍,可不比割據各地的豪門世家。
原本,黃巾的根本,就隻是一些為生活壓迫,起來反抗的平民百姓組成的軍隊。
既無名望、又無根基,唯一的依靠便是民心,便是天下百姓報怨大漢苛刻的憤慨之心。
但是如今,黃巾民心大失,又談何取漢而自代?
在計劃出兵之前,他們是因為聽說董卓被牽製住了大半的軍隊,才想著試著出來“撈”一票。
可是那曾料到,董卓的援軍居然這麼快就反應過來了。
楊奉嘴唇有些泛苦。